首页 理论教育 柱塞泵检修规程

柱塞泵检修规程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往复泵的吸入能力与转速有关,转速高时流体阻力损失大,流体惯性损失也大,造成缸内压力下降。往复泵的阀门是柱塞泵上的重要部件,在吸入口和排出口分别设有吸入阀和排出阀,其工作原理与压缩机的气阀类似。下面以N型曲轴柱塞泵为例,简单介绍柱塞泵的检修规程。图9-1 N型曲轴柱塞泵原理示意图

柱塞泵检修规程

柱塞泵与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相同,也是通过曲轴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推动柱塞往复运动,实现液体介质的吸入和排出,由于液体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它的工作循环只有吸入和排出两个过程。在整个吸入过程中,液压缸中的压力不变。在排出的过程中,液体压力骤增至某一值,并一直保持到排出结束。

往复泵所能承受的最大排出压力,取决于泵本身的动力、强度和密封性,即取决于系统的背压。理论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液压缸排出的体积值,流量与排出压力无关,因此,不能用关闭出口阀的办法来调节往复泵的流量。为了防止系统超压的情况,在往复泵的出口处设有安全阀溢流阀),由于往复泵的流量不受压力影响,且数值不变,因此,多作为计量泵使用。

往复泵的吸入能力与转速有关,转速高时流体阻力损失大,流体惯性损失也大,造成缸内压力下降。当缸内压力低于液体汽化压力时,就造成泵抽空现象,无法吸进液体。因此,往复泵的转速不能太高,一般为80~200r/min,吸入高度为4~6m。吸入阀和排出阀一般采用自动阀,靠阀球自重和弹簧的回弹力,开启和关闭阀门。由于阀球升起以后,下面充满了液体,要关闭必须将液体排走,而排走液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阀门关闭要落后于柱塞到达死点的时间,转速越高,落后越严重。由于这个原因,往复泵的转速无法提高太多,一般不超过200r/min。

往复泵的柱塞杆大多采用填料密封,多采用方形填料或V形填料。压力较低时,一般用方形填料;压力较高时,一般用V形填料。自由状态的V形填料,其唇部外径大于缸的内径,唇的内径小于柱塞的直径,这样,填料装配到柱塞上以后,就有一定的变形。由于一组填料上设有支撑环,且顶角相同,这种变形只发生在唇的尖部,在那里形成接触应力,当有内压时,在介质压力作用下,唇尖的接触应力增加,形成紧密配合,实现密封,因此,V形填料也是自紧式密封。

柱塞杆多采用优质合金钢制造,经表面氮化处理和精研磨,有较高的硬度。也有的在表面涂镀硬铬,以提高耐磨性。在介质压力较高的场合,柱塞一般用整体碳化钨或其他硬质合金制作。

往复泵的阀门是柱塞泵上的重要部件,在吸入口和排出口分别设有吸入阀和排出阀,其工作原理与压缩机的气阀类似。阀门大多采用金属球阀,当输送的介质比较粘稠时设置弹簧,以提高关闭速度。一般情况下,阀门只有金属球和阀套这两个部件,靠球的自重和惯性实现开关。自重球阀采用标准的钢球,一旦阀球出现磨损失效,可以很容易地用新钢球进行更换。阀球在开启过程中,一方面做直线运动,另一方面,钢球还在旋转,这样,钢球的磨损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偏磨的现象。(www.xing528.com)

在保证排量的前提下,希望阀球与导向套间的间隙取较小值,即阀球的升程短,这样,可以保证球阀关闭及时,不会出现滞后现象。一般间隙值取阀球直径的0.20~0.25倍。阀球与阀座的密封,理论上是线接触密封,因此,密封效果好。阀座是锥面的,一旦出现磨损的情况,可以用细研磨沙进行研磨处理。由于球阀较小,价格也不高,在生产实际中,使用单位都备整套球阀,球阀出现故障或者泄漏时,整体更换出、入口阀。

如果要求介质非常纯净时,就要用隔膜泵,把介质和液压缸隔开,隔膜的材料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金属材料一般选用316L,非金属一般选用聚四氟乙烯。两片膜片叠加在一起使用,在膜片的中间要充满液压油,防止气体进入。在隔膜泵上,液压油会有一部分通过填料漏出去,通过补偿泵向液压缸内补油。补油阀的弹簧在出厂时已经调节好,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要调节。

下面以N型曲轴柱塞泵为例,简单介绍柱塞泵的检修规程。N型轴相当于往复泵上的曲轴,靠蜗轮、蜗杆减速以后驱动其转动,同时,还可以在气动或电动的驱动下,N型轴在轴套内上下运动,即轴向运动,这样就改变了曲轴的行程长度,改变了行程也就改变了流量,而不采用N型轴的柱塞泵,行程是固定不变的。在图9-1中左侧位置时,N型轴的偏心度与偏心套的偏心度刚好抵消,即总的偏心量为零,也就是说,此位置的行程为0;在图9-1中右侧位置,N型轴偏心与偏心套的偏心之和为最大行程,也就是说,行程为100%。因此,可以在0%~100%的范围内通过改变行程来调节流量。偏心套的调节可以是气动的,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也可以是手动的,在现场进行调节,此调节机构是由蜗轮、蜗杆机构组成。

978-7-111-40053-0-Chapter09-1.jpg

图9-1 N型曲轴柱塞泵原理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