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线方向与简单照明符号表

光线方向与简单照明符号表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线方向是以镜头的视点作基准的,而不以被摄对象的视点或方向划分,这是一个前提。简单照明符号表为了便于对照明角度和各种光位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将使用表中的简单照明符号,采用“钟面表示法”表示光线的方向。

光线方向与简单照明符号表

光线方向是以镜头的视点作基准的,而不以被摄对象的视点或方向划分,这是一个前提。

简单照明符号表

为了便于对照明角度和各种光位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将使用表中的简单照明符号,采用“钟面表示法”表示光线的方向。如图6-1,被摄体位于水平钟面的中心,摄像机镜头的视点位于6点钟的位置,也称6点横处。在一个固定的摄像机视点,观察被摄体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光源照明下产生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光影变化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如图6-2所示。

图6-1 钟面横坐标平面图

图6-2 不同方向的照明及其效果

根据图6-2,可以很明显总结出以下几点规律:

1.正面光:6点横处照明是典型的正面光。阴影置于被摄体身后,光源、镜头、被摄体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物体上只能看到受光面,背光面和阴影被摄对象自身遮挡无法看到,因此正面光不能表现出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物体缺乏立体感,对物体表面造型起到了一种隐没作用。同时,它不适合表现大气透视现象,景物的空间感也不强。

然而正面光影调相对柔和,利于表现事物自身的固有色,能够表现物体正面的所有细节,影调明快,在高调画面中常用。见图6-3正面光。

2.斜侧光:4点横与5点横处是斜侧光照明,也叫前侧光,其实当光线从6点横处的正面光往3点横处的侧光偏斜(或相反),就是斜侧光,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面,既能看清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具有显著的明暗差别,能够较好地表现形态感和质感,因此斜侧光是摄影摄像中非常常用的光线。斜侧光的光线角度越接近侧光,物体的光影会越来越明显,造型力度越强;反之则会减少光影,造型显得年轻化和平淡化。见图6-4斜侧光。

图6-3 正面光

(www.xing528.com)

图6-4 斜侧光

3.侧光:3点横和9点横处是侧光照明,侧光照明下,被摄体受光面、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在一侧。虽然物体看不清全貌,但明暗层次丰富,物体的影子(阴影面)留在画面中,物体特征较明显,立体感和质感能得到较好的表达。假设人的脸型不正(鼻歪嘴斜),运用侧光的半面光照明就能适当地调整过来。见图6-5斜侧光。

图6-5 斜侧光

4.侧逆光:2点横与1点横处属于典型的侧逆光,也叫后侧光,跟前侧光一样,当光线从3点横处往12点横处偏斜(或相反),就是侧逆光,被摄体大部分背向光源,受光面呈现为一个较小的亮面,或勾画被摄物体的轮廓和形态,可以使被摄物与背景分离,使画面中被摄体有一定的立体感,与背景有一定的空间感。而在人物造型中,运用侧逆光照明,适当地拉大光比,可以造成轮廓鲜明、线条强劲的造型效果,有利于表达人物的特定情绪。见图6-6侧逆光。

图6-6 侧逆光

图6-7 逆光

5.逆光:12点横处是逆光照明,物体在逆光条件下只能看到背光面而看不到受光面,缺乏立体感和质感的表现,但物体具有明亮的轮廓光照明,轮廓形态鲜明。且与背景分离,被摄主体得以突出。在室外或室内大场景拍摄,逆光能够极好地加强大气透视的效果,也可以说利用逆光拍摄远景或全景,可以加强空间立体感和透视感,使画面层次过渡丰富。

逆光角度照明下,若正面不加辅助光,能收到剪影或半剪影效果。这种剪影或半剪影可以营造特定的情绪和氛围。或形成强烈的暗示“在阴影里”。见图6-7逆光。

在多机室内剧拍摄、舞台转播或现场直播节目中,灯光位置不变,摄像机的视点位置发生变化,被摄对象的外观也会发生变化。如图6-8所示。

图6-8 不同视点看到的不同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