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数槽双层叠绕组的嵌放优化

整数槽双层叠绕组的嵌放优化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由于线圈数的增加,绕制和嵌放工时较多。5)有的槽内嵌放两相线圈,容易发生相间短路故障,在嵌放时必须垫好层间绝缘。这里先介绍整数槽双层叠绕组的嵌放规律和接线方法。 一台4极36槽电动机定子,嵌放双层叠绕组。表4-13 交叠法嵌放顺序图4-204 极36槽双层叠绕组展开图3.接线方法和规律由于双层叠绕组多在较大容量的电动机中采用,所以这种绕组需要接成多路并联支路。

整数槽双层叠绕组的嵌放优化

前面说过,单层绕组的端部较厚,整形较难。当电动机容量较大,导线较粗时,这个缺点更显突出。此外,构成短距的单层绕组只占少数,也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因此在较大容量的三相电动机定子中,大多采用双层叠绕组,和单层绕组比较,双层叠绕组主要有如下特点:

1)双层叠绕组可选最有利的节距以削弱气隙磁场中的高次谐波,改善电动机的电气性能,容量越大这个优点就越明显。

2)每个槽内分上、下两层线圈边,相对每个线圈的匝数比单层少一半,大容量电动机嵌放线圈时就显得容易。

3)各线圈形状、大小一样,相互重叠,嵌放后的绕组端部整齐美观。

4)由于线圈数的增加,绕制和嵌放工时较多。此外,槽内还需要放置层间绝缘,故槽面积利用率低,绝缘材料用得多。

5)有的槽内嵌放两相线圈,容易发生相间短路故障,在嵌放时必须垫好层间绝缘。

双层叠绕组可分整数槽(q=整数)绕组和分数槽(q=分数)绕组。这里先介绍整数槽双层叠绕组的嵌放规律和接线方法。

1.线圈绕制特点

1)一台电动机定子槽数若为Q,线圈共绕制S=Q个,且每个线圈的匝数、形状、尺寸完全相同。

2)计算出每极每相的槽数:978-7-111-31815-6-Chapter04-56.jpg,这样每q个线圈连绕为一个极相组,共计978-7-111-31815-6-Chapter04-57.jpg个极相组,各极相组相同。

2.嵌放方法及规律

1)先确定线圈的节距y,通常取978-7-111-31815-6-Chapter04-58.jpg(取整数)。

2)因为双层叠绕组的每个线圈的一个边放在槽的下层(称下层边),另一个边必须放在另外槽的上层(称上层边),所以下层边和上层边在各槽的排列位置规律是一样的,一般选下层边来排列,那么上层边只和下层边相差y个槽距离。

3)根据计算的每极每相槽数q,按下层边排列情况是每一个极相组(占q个槽)为一相,其顺序为:U相、W′相、V相,U′相、W相、V′相,如此循环。先嵌放y个下层边,吊起y个上层边后,再嵌一个下层边后,即嵌放上层边,如此嵌放,直至下层边全部嵌完后,最后再依次嵌放吊起的上层边。

【例4-7】 一台4极36槽电动机定子,嵌放双层叠绕组。

1)选节距978-7-111-31815-6-Chapter04-59.jpg

y=7,即y=1—8。

2)计算:978-7-111-31815-6-Chapter04-60.jpg,绕978-7-111-31815-6-Chapter04-61.jpg个极相组,每个极相组含3个连绕的线圈。

3)嵌放的步骤称为交叠法,先连着嵌放2个极相组的6个下层边,当嵌完第3个极相组的第2个下层边后(即第8个槽),即可将其上层边放在第一槽的上层,以后循环。嵌线顺序见表4-13。且参看其绕组展开图(见图4-20)和端视图(见图4-21)。

表4-13 交叠法嵌放顺序

978-7-111-31815-6-Chapter04-62.jpg(www.xing528.com)

978-7-111-31815-6-Chapter04-63.jpg

图4-204 极36槽双层叠绕组展开图

3.接线方法和规律

由于双层叠绕组多在较大容量的电动机中采用,所以这种绕组需要接成多路并联支路。前面已经说过,一台电动机能接成多少支路,只要符合公式978-7-111-31815-6-Chapter04-64.jpga为路数)是整数就可以。例如4极电动机,每相绕组可接为a=1;a=2或a=4路。所接的路数不同,绕组接线方法也不同,但是有一定规律。

例如:对【例4-7】的4极36槽电动机双层叠绕组,如果接成一路的绕组(a=1),则有以下方法接成:

978-7-111-31815-6-Chapter04-65.jpg

图4-21 双层叠绕组端视图

为方便看清接线,常用圆形简化接线图,如图4-22a所示。图中先画出12个极相组(符号),每个极相组的右边出线端表示下层出线端(称首端),左边出线端表示上层出线端(称尾端),12个极相组在圆周上按1、2、3……12依次排列(和实际嵌放次序一样)。

先确定各相绕组的出线首端,常有两种方法:

1)取极相组1、3、5的首端分别为U、V、W相的首端,称U1、V1、W1。俗称1、3、5出线,如图4-20a所示。

2)或取极相组1的首端为U1,极相组2的尾端为W1,极相组3的首端为V1。俗称1、2、3出线。如图4-22b所示。

各相的首端确定后,再找出各相的极相组。当第1个极相组定为某相后,每隔两个(第4个)即是该相的极相组。

本电动机的1、4、7、10个极相组为U相,3、6、9、12个极相组为V相,5、8、11、2个极相组为W相。

然后,将各相按“首—首”,“尾—尾”依次串联连接后,即得出U2、V2、W2端。

若在图4-22a和图4-22b一路接法的圆形简化图中各相首端通一试验电流后,不难发现,各极相组电流方向均相反(图中电流箭头指向相反),这是一个重要规律。按此规律,即可顺利地在图4-22c和图4-22d图中接为2路或4路接线图。

978-7-111-31815-6-Chapter04-66.jpg

图4-22 圆形简化接线图

以图4-22c两路接线为例说明接法:如前一样确定各相的极相组,并标出各极相组的电流方向(各组电流方向相反)。每相4个极相组中,相邻的两个为一路,按电流的方向依次串联,然后再按电流方向将两路并联,得出该相的首、尾端。

图4-22d中的4路接法将每相的4个极相组按电流方向并联成4条支路后,即可确定各相的首、尾端。

依照上述接线规律,对多极多路电动机绕组接线前,最好画出它们的圆形简化接线图,再按图形联接实际的电动机绕组。这样可避免接线错误。此外,在确定各相的首、尾端时,尽可能使它们离电动机的出线盒近一些,防止出线端部过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