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减小量化误差?

如何减小量化误差?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量化误差,可以用高位AD减少量化误差。除了用高位AD之外,还有以下两种方法可减小量化误差,提高信噪比。从图2-32中可以看出,当用16位AD,不自动量程,即满量程10V进行采集时,采集到的信号为三角波,且幅值阶梯现象明显,这就是量化误差造成的。

如何减小量化误差?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量化误差,可以用高位AD减少量化误差。除了用高位AD之外,还有以下两种方法可减小量化误差,提高信噪比

1.使用量程合适的传感器

使用量程合适的传感器是为了保证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大小合适,既不至于过载,又不至于欠载。相对而言,信号幅值越大,信噪比越高,量化误差越小。到底量程为多大时,使用的传感器是合适的呢?一般而言,测量的信号幅值应在传感器满量程的60%~80%是合适的。如测量位置的振动量级约为40g,则可以用满量程为50g的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如果用量程为500g的传感器来测量,会有什么区别呢?

量程为50g的加速度传感器,对应的灵敏度为100mV/g,则40g对应的电压输出为4V。而当用量程为500g的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时,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0mV/g,则40g对应的电压输出为0.4V。那么,不同量程的传感器测量同一位置的振动时,输出的电压大小是不同的,量程越小,灵敏度越高,输出电压越大,则量化时信噪比越高,量化误差越小。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合适的传感器来测量的原因。

2.使用合适的电压量程

当AD位数和传感器已不能更改时,这时可以调节数采设备的电压量程来提高信噪比,减小量化误差。量化量级计算公式为Q=2A/2M,当AD位数确定之后,量化量级的份数也随之确定了,即分母确定了,但是分子为电压量程,可以通过减小分子,即电压量程,来提高量化量级。例如,可以把1m划分1000等份,每1份为1mm。如果把0.1m也划分1000等份,则每1份为0.1mm。此时,测量精度会更高,当然,测量的最大距离将从1m变成0.1m。因此,在测量大信号时用大量程,测量小信号时用小量程。可根据信号大小调节量程,但前提是数采设备的电压量程可调节。

这个量程调节功能也就是所谓的自动量程或手动量程(量程有很多档)。自动量程是根据测量信号的大小软件自动设置量程,手动量程是测试人员手动修改电压量程。测量大信号时用大量程,测量小信号时用小量程。设置合适的量程之后,大信号不会因量程不合适而过载,小信号也不会因量程不合适而欠载。

如果对大信号设置的电压量程过小,会导致削波的情况出现,如图2-29所示,超出量程的部分会被削掉。

978-7-111-59643-1-Chapter02-54.jpg

2-29 量程小导致信号被削掉

对幅值大小为10mV的单频信号设置不合适的量程,采集到的信号如图2-30所示,信号存在明显的杂波。(www.xing528.com)

978-7-111-59643-1-Chapter02-55.jpg

2-30 小信号量程不合适的结果

设置合适的量程之后,采集到的信号如图2-31所示。相比较图2-30所示的信号,设置合适量程测量到的信号的信噪比显著提高,信号干净了许多。

978-7-111-59643-1-Chapter02-56.jpg

2-31 合适的量程测量小信号

对一个单频小信号而言,如果AD位数和量程设置不合适,可能会如图2-32所示。从图2-32中可以看出,当用16位AD,不自动量程,即满量程10V进行采集时,采集到的信号为三角波,且幅值阶梯现象明显,这就是量化误差造成的。当用24位AD,不自动量程,得到的信号较之前已有明显改善,但量程设置还不合适。当设置合适的量程(0.0625V)之后,单频的小信号信噪比已很高,信号很干净,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信号从带阶梯状的三角波到含有杂波的信号,到最终的干净单频信号,量化误差逐步减小,信噪比逐步提高,幅值精度越来越高。

978-7-111-59643-1-Chapter02-57.jpg

2-32 不同AD和量程下的结果

到此,我想你已经明白AD位数对信号测量的影响了。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之前我们所讲的一直在强调理想的AD,也就是所有的位数都是有效位,不受噪声影响。但现实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位数都是有效位。例如,24位AD的动态范围理论上是144dB,但实际的动态范围在110~120dB之间,也就是有效位在18~20位之间。这是因为数采设备都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本身会存在噪声,降低了AD的位数。这个噪声也就是所谓的本底噪声,即使不测量任何信号,设备也有相应的电压输出,这部分电压就是本底噪声,占据了一定数量的AD位数。

因此,在进行信号采集时,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应尽量使用高位AD、量程合适的传感器和合适的电压量程来测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