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水面蒸发量:基于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折算分析

评价水面蒸发量:基于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折算分析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本次评价分析将各站20cm蒸发器蒸发量折算为E601型蒸发量。用冰期和非冰期折算系数,将全市选用站20cm蒸发器蒸发量折算为E601型蒸发量,并计算多年平均值,根据点据分布,参照降水量等值线图,考虑地形、气温等因素,绘制1980~2000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表3-13晋城市代表站1980~200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表单位:mm注本表数据为折算后E601型蒸发量值。

评价水面蒸发量:基于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折算分析

水面蒸发量是反映当地蒸发能力的指标,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它主要受蒸发器型号、气象因素(气压、气温、湿度、风速)、观测场环境(地形、地貌、高程、植被、离水体远近)等因素影响。可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本次水面蒸发量评价系列为1980~2000年。

本次评价以晋城市境内的5个气象站作为主要分析站点,同时,以周边地、市部分气象站作为辅助分析站点,共计11个。平均站网密度为1898km2/站。所选蒸发站点均为1980~2000年20cm蒸发器月、年观测资料。

本次评价分析将各站20cm蒸发器蒸发量折算为E601型蒸发量。按冰期(11月~次年3月)和非冰期(4~10月)分别确定折算系数。从晋城市境内现有蒸发资料观测情况来看,由于缺少同步期E601型蒸发器观测资料,因此,进行折算系数的分析存在一定困难。本次评价直接采用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对全省水面蒸发折算系数的分析结果,沁丹河和卫河均属Ⅲ区,水面蒸发折算系数为冰期0.61、非冰期0.64。

用冰期和非冰期折算系数,将全市选用站20cm蒸发器蒸发量折算为E601型蒸发量,并计算多年平均值,根据点据分布,参照降水量等值线图,考虑地形、气温等因素,绘制1980~2000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

从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全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线值的变化范围,在900~1200mm之间。水面蒸发的高值中心位于高平市,中心处蒸发量1153.2mm;陵川县是水面蒸发的低值中心,蒸发量973.9mm。(www.xing528.com)

将全年分为冰期(12月~次年2月)、春浇用水期(3~5月)、汛期(6~9月)、汛后(10~11月)4个时期进行对比分析。冰期蒸发量较小,占年蒸发量比重多年平均在9.9%~11.7%。3~5月蒸发量明显增大,占全年的比重在32.4%~34.5%之间。汛期和汛后蒸发量占全年的比重,分别为42.9%~45.2%和11.1%~12.0%之间。各代表站水面蒸发量逐月分配见表3-13。

蒸发量在年际间变化不大,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52.5mm,各年数值在均值附近波动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997年,水面蒸发量为1283.6mm;最小值出现在1990年,水面蒸发量为853.1mm。

表3-13 晋城市代表站1980~200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表 单位:mm

注 本表数据为折算后E601型蒸发量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