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LR型恒功率控制方案优化

LR型恒功率控制方案优化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68 LR型控制变量泵原理图1—变量控制阀 2—小变量缸 3—大变量缸 4—垂直活塞 5—90°杠杆 M—测压油口(堵死) A—压力油口 S—吸油油口 G—测压油口(堵死) R—泄漏油口(堵死) T1、T2—回油油口(堵死) M1—测压油口(堵死)如图3-68所示,恒功率变量泵主要由变量控制阀、变量缸和变量杠杆组成。图3-69 LR型恒功率控制特性曲线通过改变变量控制阀的初始弹簧力可以改变恒功率变量泵的功率模式。

LR型恒功率控制方案优化

978-7-111-59474-1-Chapter03-70.jpg

图3-68 LR型控制变量原理图

1—变量控制阀 2—小变量缸 3—大变量缸 4—垂直活塞 5—90°杠杆 M—测压油口(堵死) A—压力油口 S—吸油油口 G—测压油口(堵死) R—泄漏油口(堵死) T1、T2—回油油口(堵死) M1—测压油口(堵死)

如图3-68所示,恒功率变量泵主要由变量控制阀、变量缸和变量杠杆组成。变量控制阀1为二位三通伺服滑阀(实际上应该画成三位,即还有一个三个油口互不相通的中位,图中省略)。如果这种泵用于开式回路,一般泵变量的动力来自本身的排油口压力,属于自控式变量。

变量泵依靠两个变量缸来控制斜盘改变角度。小变量缸2右端容腔带弹簧,使小变量缸的初始位置处于排量最大位置,此时变量控制阀处于初始的右位,大变量缸3与油箱相通。

小变量缸2右端容腔除了弹簧,总是与泵的排口相通。左端与斜盘相连,小变量缸活塞杆左右移动,将改变斜盘角度(左移变大,右移变小)。中间的垂直活塞4依靠来自泵排油口的油压,将其头部顶在90°杠杆5的水平杆上,90°杠杆5的几何长度分别为ab。在活塞移动时垂直活塞4可以左右移动,其离开初始位置的距离a,就表示泵排量的大小。垂直活塞底部作用着泵的排油口压力p

小变量缸2的活塞上总是作用着泵排油口压力,而大变量缸3右端容腔与泵排油口压力油或油箱相通断由变量控制阀1控制。当变量控制阀1在右位时,大变量缸3右端容腔与油箱通,大变量缸3的活塞右移,排量变大;当变量控制阀1在左位,泵压力油进入大变量缸3,大变量缸活塞左移,排量变小。变量到位时,变量控制阀处于中位(图上未画出),大变量缸油口封闭,变量泵处于某稳定点。

其工作原理是:当泵功率未达到调定的恒功率值时,pAa的乘积(力矩)小于输入的FbF为弹簧设定值产生的弹性力),变量控制阀1处于右位,排量最大,此时泵输出最大排量。假如工作压力超过了弹簧的设定值,即当pAaFb时,在摇杆处的杠杆长度被减小,作用在90°杠杆5上的顺时针方向的力矩大于逆时针方向的力矩,90°杠杆使变量控制阀阀芯移动,压力油进入大变量缸3,使排量有所减少,直至重新回到逆向力矩等于小于顺向力矩的状态。工作压力可以按排量减少的量的相同比例增加,使驱动功率不会被超过,从而保持泵的输出功率为常数。

LR型恒功率控制特性曲线如图3-69所示,调整变量控制阀弹簧,可以使初始压力的设定范围为5~22MPa,即增加弹簧力,可以使恒功率控制特性曲线上移,增大了输出的恒功率的值。

这里,只有恒功率控制,如果再加上恒压、恒流量控制,那么对全局而言在一个时刻只可能有一种控制方式,但功率控制优先。(www.xing528.com)

978-7-111-59474-1-Chapter03-71.jpg

图3-69 LR型恒功率控制特性曲线

通过改变变量控制阀的初始弹簧力可以改变恒功率变量泵的功率模式。A11VO变量泵可以通过外部先导压力信号对控制设定值进行越权控制。该先导压力通过油口Z作用在功率调节器的调节弹簧上。通过不同的先导压力设定,可以对机械调节的基本设定值进行液压调节,以设定不同的功率模式。如果随后通过外部功率限制控制对先导压力信号进行调节,则所有使用装置的总液压功耗可与发动机的驱动功率匹配。

带负功率越权的功率控制(LG1)如图3-70a所示,由先导压力产生的力反作用于功率控制的机械调节弹簧。先导压力增加,则功率下降。

带正功率越权的功率控制(LG2)如图3-70b所示,由先导压力产生的力支持功率控制的机械调节弹簧。先导压力增加,则功率上升。

978-7-111-59474-1-Chapter03-72.jpg

图3-70 越权控制

a)负功率越权控制 b)正功率越权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