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配筋砖砌体砌筑的施工要点

配筋砖砌体砌筑的施工要点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组合配筋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其直径间距同箍筋。在砌筑同时,按规定的间距和配筋要求,在砌体水平侧内放置箍筋或拉结钢筋。

配筋砖砌体砌筑的施工要点

5.3.4.1.1 组合配筋砖砌体砌筑

1.组合配筋砖砌体构造

由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由砌体与配筋砂浆面层构成的组合砌体构件,简称组合配筋砌体,有组合配筋砖柱、组合配筋砖壁柱及组合配筋砖墙等形式。如图5.3.1所示。

组合配筋砖砌体多用于厂房排架壁柱,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砖柱或壁柱,建筑物的加固与改造,无筋砖砌体构件承受较大偏心轴向力而采用网状配筋砖砌体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截面尺寸又不能增加时的加强措施等情况。

组合配筋砌体构造要求:

(1)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级;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级;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级。

(2)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5.3.1中的规定。竖向受力钢筋距砖砌体表面的距离应不小于5mm。砂浆面层的厚度,可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图5.3.1 组合配筋砖砌体

(a)组合砖柱;(b)组合砖壁柱;(c)组合砖墙
1—纵向受力钢筋;2—箍筋;3—拉结钢筋;4—水平分布钢筋;5—混凝土或砂浆层

表5.3.1 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单位:mm

注 当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对于柱,保护层厚度可减小5m。

(3)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级(1级)钢筋;对于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HPB335级(2级)钢筋。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4)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的受压钢筋直径,并不宜大于6mm。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倍受压钢筋直径及500mm,并不应小于120mm。

(5)当组合配筋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其直径间距同箍筋。对于截面长短边相差较大的构件,如组合墙等,应采用穿通墙体的拉结钢筋作为箍筋,同时应设置水平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钢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拉结筋两端应设弯钩,拉结筋及箍筋位置要正确。

(6)组合配筋砖砌体的基础可采用毛石基础或砖基,垫块内的钢筋数量按计算确定,垫块厚度一般为200~400mm。其顶部及底部,以及牛腿部位当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竖向受力钢筋伸入垫块的长度必须满足锚固要求,即不应小于30d,如图5.3.2所示。

2.组合配筋砖砌体施工

(1)组合配筋砖基础和砖砌体基础应同时砌筑。

(2)组合配筋砖砌体基础施工后,应检验标高尺寸和平整度,经修整找平后,在基础上做200~400mm钢筋混凝土垫块,竖向钢筋伸入垫块,锚固长度为30d。若为组合配筋砖墙,可在基础顶面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钢筋伸入垫块中。

(3)基础顶面垫块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再砌筑砖砌体。在砌筑同时,按规定的间距和配筋要求,在砌体水平侧内放置箍筋或拉结钢筋。箍筋或拉结钢筋应埋置在砂浆层中间,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m,两端伸入砖砌体内的长度一致。

图5.3.2 组合配筋柱底构造

1—毛石基础;2—砖砌体;3—竖向钢筋;4—混凝土;5—钢筋混凝土垫块

图5.3.3 升模板施工立体图

(4)砖砌体砌至1.2m高度时,随即绑扎竖向钢筋,应按设计规定间距竖立,并与箍筋或拉结钢筋绑牢。组合配筋砌体中的水平分布钢筋也按规定间距与竖向受力钢筋绑牢。

(5)面层施工前,应清除面层低部的杂物,并浇水湿润砌体表面。面层若为混凝土时,应支设模板,每次支设高度宜为500~600mm。

在此高度内,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用插入式振动器,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灌至500~600mm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方可拆除模板。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按上述步骤浇灌第二层混凝土,直至浇筑到所需的设计高度。

混凝土面层的施工,也可采用一次将砖砌体砌至所需高度,然后绑扎钢筋,分段浇筑混凝土。柱的外侧采用活动升降模板,模板用4个螺栓固定,浇筑完一段模板高度后,至混凝土设计强度30%以上时,再松开螺栓,将模板滑升至上一段,依前法浇筑该段混凝土,直至规定高度,如图5.3.3所示。

(6)组合配筋砖砌体若为砂浆面层时,不用支模板,只需由下向上分层涂抹即可,一般应分两层涂抹:第一层为刮底,使受力钢筋与砖砌体有一定的保护层;第二层为抹面,使面层表面平整、光滑。

5.3.4.1.2 网状配筋砖砌体砌筑

1.网状配筋砖砌体构造(图5.3.5)

(1)网状配筋砖墙柱是用烧结普通砖与砂浆砌成的。钢筋网片铺设在水平灰缝中。钢筋数量应按设计要求确定。所用砖不应低于MU10,砂浆不应低于M5。

图5.3.4 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构造

(a)方格钢筋网片砖柱;(b)连弯钢筋网片砖柱;(c)配筋砖墙

(2)钢筋网片有方格网和连弯网两种形式:方格网是用直径为3~4m,间距为30~120m的HP235级(Ⅰ级)钢筋或低碳冷拔钢丝点焊制成;连弯网是将一根直径为6mm或8mm,间距为30~120mm连弯成格栅形,可分为纵向连弯网和横向连弯网。

(3)钢筋网沿砌体高度方向的间距,应不大于5皮砖且不超过400m。当采用连弯网时,网片应沿高度交错放置,即上下两片互相垂直,且每一网片中至少有一根钢简露出墙面最少5mm。

(4)钢筋网设置在水平灰缝中,灰缝厚度应保证钢筋上下有不小于2mm厚的砂浆层。

2.网状配筋砖砌体施工

(1)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在运输、堆放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被泥、油或其他引起化学作用的物质污染,以免影响钢筋与砂浆、混凝土的黏结性能。

(3)分布钢筋或箍筋的位置与主筋的连接应正确,钢筋之间应采用焊接或金属丝绑牢。

(4)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内的钢筋,应居中放在砂浆层中,水平灰缝厚度不宜超过15mm。当配置钢筋时,钢筋直径不小于6mm;当设置钢筋网片时,应大于钢筋网片的厚度4mm。

(5)砌体外露面砂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www.xing528.com)

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内的钢筋应进行适当保护,可在其表面涂刷钢筋防锈剂防腐涂料

(6)伸入砌体内的锚拉钢筋,从接缝处算起,应不小于500mm。

(7)网状配筋砌体的钢筋网,宜采用焊接网片。当采用连弯钢筋网时,放置前应保持网片的平整。

(8)网片放置后,应将砂浆摊平整再砌块材。

5.3.4.1.3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砌筑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设置在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的转角处和其他薄弱部位,并沿房屋高度贯通,且与各层圈梁及基础圈梁相连接的按构造要求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小柱,它属于砌体墙的一部分。

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约束墙体裂缝开展,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剪抗弯能力和结构的延性性能,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设置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其结构要求和施工技术、操作方法均有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构造柱设置要求:

(1)构造柱的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5.3.2的要求。

表5.3.2 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

(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相关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相关要求设置构造柱。

(4)防震缝、伸缩缝或沉降缝两侧的墙体,应视房屋的外墙,按上述规定设置构造柱。

(5)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规定。房屋的层数与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应符合其要求。构造柱的截面及配筋等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6)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不应使层与层之间的构造柱相互错开。突出屋顶的楼梯、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局部突出的屋顶间的顶部及底部均应设置圈梁。

(7)多层砖房结构材料性能指标,除有特殊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黏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当配置水平钢筋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b.构造柱和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构造柱混凝土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20mm。

c.钢筋宜采用Ⅰ级钢筋。

2.钢筋混凝主构造柱的构造

(1)设置构造柱的砖砌体,宜用普通砖和水泥混合砂浆砌筑。普通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级。

(2)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

(3)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12,对于边柱和角柱不宜少于414;当房屋抗震设防烈度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竖向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

(4)构造柱的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6,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宜采用6,间距100mm。

(5)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搓,每一马搓高度不宜超过300mm,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mm。

(6)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7)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在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12,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宜采用6,间距200mm。

(8)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9)当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规定的限值时,纵横墙构造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两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当外纵墙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10)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

(11)柱内竖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宜为20m,且应不小于15m。

3.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

(1)构造柱施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捣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圈梁应现浇。

(2)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绑扎前必须做除锈、调直处理。钢筋末端应做弯钩。底层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与基础圈梁(或混凝土底脚)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倍竖向钢筋直径,并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需接长时,可采用绑扎接头,其搭接长度一般为35倍钢筋的直径,在绑扎接头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在楼板和地面上下H/6处应加密,间距不大于100mm。

(4)构造柱模板宜用组合钢模板。在各层砖墙砌好后,分层支设。构造柱和圈梁的模板,都必须与所在砖墙面严密贴紧,支撑牢靠,堵塞缝隙,以防漏浆。在逐层安装模板之前,必须根据构造柱轴线校正竖向钢筋位置和垂直度。箍筋间距应准确,并分别与构造柱箍筋加密与构造柱的变向钢筋和圈梁的纵筋相垂直,绑扎牢靠。构造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且不小于15mm。

(5)砌砖墙时,从每层构造柱脚开始,砌马牙搓应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大断面。当马牙搓齿深为120mm时,其上口可采用1皮进60mm,再1皮进120mm的方法以保证浇筑混凝土后,上角密实。马牙搓内的灰缝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其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6)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面不浇水,刷隔离剂),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残块等杂物清理干净。为了便于清理,可事先在砌墙时,在各层构造柱底部(圈梁面上)留出2皮砖高的洞口,杂物清除后立即用砖砌封闭洞口。

(7)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或每个楼层分两次浇筑。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保浇捣密实时,亦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浇筑用的混凝土,其坍落度一般以50~70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捣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

(8)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度的1.25倍,一般为200mm左右。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

(9)在新老混凝土接搓处,须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后的比例),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在砌完一层墙后和浇筑该层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及时对已砌好的独立墙体加稳定支撑,必须在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