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段式高炉炉型介绍

五段式高炉炉型介绍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有效高度范围内,炉型所包括的容积称为高炉有效容积。表3-1国内外部分高炉炉型及Hu/D值3.1.2.2炉缸高炉炉型下部的圆筒部分为炉缸,炉缸的上、中、下部位分别设有风口、渣口与铁口,现代大型高炉多不设渣口。

五段式高炉炉型介绍

五段式高炉炉型如图3-1所示。

3.1.2.1 高炉有效容积和有效高度

高炉大钟下降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高炉有效高度(Hu),对于无钟炉顶为旋转溜槽最低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有效高度范围内,炉型所包括的容积称为高炉有效容积(Vu)。我国曾对炉容做过系列设计,并习惯地规定,Vu≤100m3为小型高炉,Vu=255~620m3为中型高炉,Vu>620m3为大型高炉,把高炉分为大、中、小型是因为在设计炉型时,每种类型的高炉某些参数的选取有共同之处。近代Vu>4000m3的高炉称为巨型高炉,其设计参数的选取与一般大型高炉也有差别。

图3-1 五段式高炉内型图

Hu—有效高度;h0—死铁层厚度;h1—炉缸高度;h2—炉腹高度;h3—炉腰高度;h4—炉身高度;h5—炉喉高度;hf—风口高度;hz—渣口高度;d—炉缸直径;D—炉腰直径;d1—炉喉直径;α—炉腹角;β—炉身角

高炉的有效高度,对高炉内煤气与炉料之间传热传质过程有很大影响。在相同炉容和冶炼强度条件下,增大有效高度,炉料与煤气流接触机会增多,有利于改善传热传质过程,降低燃料消耗;但过分增加有效高度,料柱对煤气的阻力增大,容易形成料拱,对炉料下降不利,甚至破坏高炉顺行。高炉有效高度应适应原燃料条件,如原燃料强度、粒度及均匀性等。生产实践证明,高炉有效高度与有效容积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当有效容积增加到一定值后,有效高度的增加则不显著。

有效高度与炉腰直径的比值(Hu/D)是表示高炉“矮胖”或“细长”的一个重要设计指标,不同炉型的高炉,其比值的范围是:

随着高炉有效容积的增加,Hu/D在逐渐降低。表3-1为国内外部分高炉炉型及Hu/D值。

表3-1 国内外部分高炉炉型及Hu/D值

3.1.2.2 炉缸

高炉炉型下部的圆筒部分为炉缸,炉缸的上、中、下部位分别设有风口、渣口与铁口,现代大型高炉多不设渣口。炉缸下部容积盛装液态渣铁,上部空间为风口的燃烧带。

(1)炉缸直径(d)。炉缸直径过大和过小都直接影响高炉生产。直径过大将导致炉腹角过大,边缘气流过分发展,中心气流不活跃而引起炉缸堆积,同时加速对炉衬的侵蚀;炉缸直径过小限制焦炭的燃烧,影响产量的提高。炉缸截面积应保证一定数量的焦炭和喷吹燃料的燃烧,炉缸截面燃烧强度是高炉冶炼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每1h每1m2炉缸截面积所燃烧的焦炭的数量,一般为1.00~1.25t/(m2·h)。炉缸截面燃烧强度的选择,应与风机能力和原燃料条件相适应,风机能力大、原料透气性好、燃料可燃性好的燃烧强度可选大些,否则选低值。

根据高炉每天燃烧的焦炭量得到下列关系式:

得出

式中 I——冶炼强度,t/(m3·d);

i——燃烧强度,t/(m2·h);

Vu——高炉有效容积,m3

d——高炉炉缸直径,m。

计算得到的炉缸直径应该再用Vu/A进行校核,不同炉容的Vu/A取值见表3-2。

表3-2 不同炉容的Vu/A值

(2)炉缸高度(h1)。炉缸高度的确定,包括渣口高度、风口高度以及风口安装尺寸的确定。

铁口位于炉缸下水平面,铁口数目根据高炉炉容或高炉产量而定,一般1000m3以下高炉设一个铁口,1500~3000m3高炉设2~3个铁口,3000m3以上高炉设3~4个铁口,或以每个铁口日出铁量1500~3000t设铁口数目。原则上出铁口数目取上限,有利于强化高炉冶炼。

渣口中心线与铁口中心线间距离称为渣口高度(hz),它取决于原料条件,即渣量的大小。渣口过高,下渣量增加,对铁口的维护不利;渣口过低,易出现渣中带铁事故,从而损坏渣口;大、中型高炉渣口高度多为1.5~1.7m。

渣口高度的确定,还可以参照下式计算:

根据

得出

式中 h——两次出铁之间铁水面最大高度,m;

P——日产生铁量,t;

b——生铁产量波动系数,一般取1.2;

N——昼夜出铁次数,一般2h出一次铁;

ρ——铁水密度,7.1t/m3

c——渣口以下炉缸容积利用系数,一般取0.55~0.60,炉容大、渣量大时取低值;

A——炉缸截面积,m2

d——炉缸直径,m。(www.xing528.com)

小型高炉设一个渣口,大中型高炉设两个渣口,两个渣口高度差为100~200mm,也可在同一水平面上。渣口直径一般为φ50~φ60mm。有效容积大于2000m3的高炉一般设置多个铁口,而不设渣口,例如宝钢4063m3高炉,设置4个铁口;唐钢2560m3高炉有3个铁口,多个铁口交替连续出铁。

风口中心线与铁口中心线间距离称为风口高度(hf),风口与渣口的高度差应能容纳上渣量和提供一定的燃烧空间。

风口高度可参照下式计算:

式中 k——渣口高度与风口高度之比,一般取0.5~0.6,渣量大取低值。

风口数目(n)主要取决于炉容大小,与炉缸直径成正比,还与预定的冶炼强度有关。风口数目多有利于减小风口间的“死料区”,改善煤气分布。确定风口数目可以按下式计算:

中小型高炉

大型高炉

4000m3左右的巨型高炉

式中 d——炉缸直径,m。

风口数目也可以根据风口中心线在炉缸圆周上的距离进行计算:

s取值在1.1~1.6m之间,我国高炉设计曾经是小高炉取下限,大高炉取上限。日本设计的4000m3以上的巨型高炉,s取1.1m,增加了风口数目,有利于高炉冶炼的强化。确定风口数目时还应考虑风口直径与入炉风速,风口数目一般取偶数。表3-3列出了国内外不同容积的高炉风口数目与风口间距情况。

表3-3 国内外不同容积的高炉风口数目与风口间距

风口直径由出口风速决定,一般出口风速为100m/s以上,当前设计的4000m3左右巨型高炉,出口风速可达200m/s。风口直径亦可根据经验确定。

风口结构尺寸(a)根据经验直接选定,一般为0.35~0.50m,表3-4为不同容积高炉的风口结构尺寸和炉喉间隙大小。

表3-4 不同容积高炉的风口结构尺寸和炉喉间隙

炉缸高度h1

3.1.2.3 炉腹

炉腹在炉缸上部,呈倒截圆锥形。炉腹的形状适应了炉料熔化滴落后体积的收缩,稳定下料速度。同时,可使高温煤气流离开炉墙,既不烧坏炉墙又有利于渣皮的稳定,对上部料柱而言,使燃烧带处于炉喉边缘的下方,有利于松动炉料,促进冶炼顺行。燃烧带产生的煤气量为鼓风量的1.4倍左右,理论燃烧温度1800~2000℃,气体体积剧烈膨胀,炉腹的存在适应这一变化。

炉腹的结构尺寸是炉腹高度h2和炉腹角α。炉腹过高,有可能炉料尚未熔融就进入收缩段,易造成难行和悬料;炉腹过低则减弱炉腹的作用。炉腹高度h2也可由下式计算:

炉腹角一般为79°~83°,过大不利于煤气分布并破坏稳定的渣皮保护层,过小则增大对炉料下降的阻力,不利于高炉顺行。

3.1.2.4 炉身

炉身呈正截圆锥形,其形状适应炉料受热后体积的膨胀和煤气流冷却后体积的收缩,有利于减小炉料下降的摩擦阻力,避免形成料拱。炉身角对高炉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和炉料顺行影响较大。炉身角小,有利于炉料下降,但易发展边缘煤气流,过小时会导致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使焦比升高。炉身角大,有利于抑制边缘煤气流,但不利于炉料下降,对高炉顺行不利。设计炉身角时要考虑原燃料条件,原燃料条件好,炉身角可取大值;相反,原料粉末多,燃料强度差,炉身角取小值;高炉冶炼强度高,喷煤量大,炉身角取小值。同时也要适应高炉容积,一般大高炉由于径向尺寸大,所以径向膨胀量也大,这就要求β角小些,相反中小型高炉β角大些。炉身角一般取值为81.5°~85.5°之间。4000~5000m3高炉β角取值为81.5°左右,前苏联5580m3高炉β角取值79°42′17″。

炉身高度h4占高炉有效高度的50%~60%,保障了煤气与炉料之间传热和传质过程的进行。可按下式计算:

3.1.2.5 炉腰

炉腹上部的圆柱形空间为炉腰,是高炉炉型中直径最大的部位。炉腰处恰是冶炼的软熔带,透气性变差,炉腰的存在扩大了该部位的横向空间,改善了透气条件。

在炉型结构上,炉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炉腹向炉身的过渡变得平缓,减小死角。经验表明,炉腰高度(h3)对高炉冶炼的影响不太显著,一般取1~3m,炉容大取上限,设计时可通过调整炉腰高度修定炉容。

炉腰直径(D)与炉缸直径(d)和炉腹角(α)、炉腹高度(h2)几何相关,并决定了炉型的下部结构特点。一般炉腰直径(D)与炉缸直径(d)有一定比例关系,大型高炉D/d取值1.09~1.15,中型高炉1.15~1.25,小型高炉1.25~1.5。

3.1.2.6 炉喉

炉喉呈圆柱形,它的作用是承接炉料,稳定料面,保证炉料合理分布。炉喉直径(d1)与炉腰直径(D)、炉身角(β)、炉身高度(h4)几何相关,并决定了高炉炉型的上部结构特点。d1/D取值在0.64~0.73之间。

钟式炉顶装料设备的大钟与炉喉间隙(d1—d0)/2,对炉料堆尖在炉喉内的位置有较大影响。间隙小,炉料堆尖靠近炉墙,抑制边缘煤气流;间隙大,炉料堆尖远离炉墙,发展边缘煤气流。炉喉间隙大小应考虑原料条件,矿石粉末多时,应适当扩大炉喉间隙;同时还应考虑β角大小,β角大,炉喉间隙可大些,β角小,炉喉间隙要小一些。我国钟式炉顶炉喉间隙大小见表3-4。

3.1.2.7 死铁层厚度

铁口中心线到炉底砌砖表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死铁层厚度。死铁层是不可缺少的,其内残留的铁水可隔绝铁水和煤气对炉底的侵蚀,其热容量可使炉底温度均匀稳定,消除热应力的影响。由于高炉冶炼不断强化,死铁层厚度有增加的趋势,目前国外新设计的高炉的死铁层为h0=0.2d。增加死铁层厚度,可以有效地保护炉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