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麻纤维的选配及其梳成麻线密度的标准

亚麻纤维的选配及其梳成麻线密度的标准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队与棉纤维选配中的排队基本相似。亚麻纤维的选配分长麻纺配麻和短麻纺配麻。总之,亚麻纤维的选配以梳成麻的线密度为选用标准,同时考虑纤维长度。第一阶段为精干绵选配,第二阶段为精绵选配。采用精梳制绵工艺时,高、低档原料的梳析和纤维长度差异不明显,所以,不论工厂的规模大小,通常只配成两种混合绵。

亚麻纤维的选配及其梳成麻线密度的标准

(一)麻纤维选配

麻纤维原料的选配主要根据单纤维或工艺纤维的线密度、强度、脱胶和斑疵等情况进行。

1.亚麻纤维的选配 亚麻纤维的选配基本上采用分类排队法。亚麻纤维包括打成麻(长纤维和短纤维)和梳成麻(长纤维和短纤维)。分类就是将打成麻和梳成麻按产地、麻号和色泽分类堆放。排队与棉纤维选配中的排队基本相似。亚麻纤维的选配分长麻纺配麻和短麻纺配麻。

(1)长麻纺配麻。

①配麻方案内各成分之间的差异控制的范围为:分裂度(线密度)差异不大于100dtex(100 公支),强力差异不大于58.8N (6kgf),长度差异不大于100mm,可挠度差异不大于10mm。

②排队采用的配麻方案与接替方案之间的差异指标为:分裂度差异不大于200dtex (50公支),强度差异不大于9.8N (1kgf),长度差异不大于50mm,可挠度差异不大于5mm。

③湿纺长麻纱要配用分裂度高的纤维,即小于20dtex (高于500 公支)的纤维。而干纺长麻纱可选用细度大于20dtex 的纤维。

④长麻配麻的注意事项如下:

a.梳成长麻的分裂度应为2.5tex (400 公支)左右;

b.湿纺纱时麻屑的含量不宜过多;

c.梳成长麻纤维强力与分裂度之间折合关系为:纤维9.8N (1kgf)强力相当于33.3tex(30 公支)分裂度,配麻时可参考这一指标进行调整;

d.纤维的可挠度1mm 折合强力0.98N (0.1kgf);

e.麻束长度相差悬殊时,要单独在成条机成条后,在并条机上进行配麻。

(2)短麻纺配麻。

①配麻方案内各成分之间的差异控制的范围为:分裂度差异不大于10tex (100 公支),强力差异不大于49N (5kgf),长度差异不大于40mm,可挠度差异不大于10mm。

②短麻排队采用的配麻方案与接替方案之间的差异指标为:分裂度差异不大于20tex (50公支),强度差异不大于0.49N (0.5kgf),长度差异不大于20mm,可挠度差异不大于5mm。

③短麻配麻的注意事项如下:

a.亚麻原料厂来的粗麻或沤不透的麻,湿纺工艺可纺低支纱;

b.梳成短麻纤维强力与分裂度之间折合关系为:纤维9.8N (1kgf)强力相当于40tex(25 公支)分裂度,配麻时可参考这一指标进行调整;(www.xing528.com)

c.应严格控制50mm 以下的短纤维的含量;

d.湿纺短麻纱应考虑麻粒子(麻结)指标,而干纺短麻纱则可不考虑。

总之,亚麻纤维的选配以梳成麻的线密度为选用标准,同时考虑纤维长度。细特纱应选用梳成麻分裂度高、线密度细、长度长、含杂少、强度高的纤维。精梳纱应选用长度整齐度好、短纤维含量少的麻纤维。用于原色酸洗布的麻纱,应选用色泽一致的纤维纺纱,以免产品产生花式斑点等疵点。

2.苎麻纤维的选配 从苎麻杆上将皮层(包括麻皮和韧皮)剥下,称为剥皮。再将麻皮剥下,称为刮青。经剥皮和刮青后取得的韧皮经晒干后称为原麻,即苎麻纺织原料。不同产地、品种、等级和收获季节的原麻,其质量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株麻的根、中、梢等不同部位也有差异。因此,需对原麻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原麻选配是原麻管理的最主要的环节,对稳定生产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根据纤维线密度选配原料。选配时,首先考虑纤维的线密度,结合考虑其长度。因为线密度细、长度长的纤维能纺制细特纱,生产轻薄型的高档织物;中等线密度的纤维用于中档织物;粗纤维常用于工业用纱和厚重织物。

一般情况下,细特纱在20tex 以下(50 公支以上),纤维线密度选用5.56dtex 以下(1800 公支以上)的原麻,中特纱在21.7tex 以上(46 公支以下),纤维线密度选用6.25~7.14dtex (1400~1600 公支);粗特纱在62.5tex 以上 (16 公支以下),纤维线密度选用7.14~10.00dtex (1000~1400 公支)的原麻。

在考虑纤维线密度的同时,还要考虑所纺纱线是衣着用还是非衣着用,是用于纯纺、混纺还是交织,经纱还是纬纱等。所选用的各批原麻的线密度、强力等性能差异应尽量减少。

(2)根据加工工艺选配原料。苎麻的选配与加工工艺直接相关。若采用毛纺工艺,则各种精干麻单独开松成卷,在梳麻机上喂入时采用麻饼按比例搭配混合。若采用绢纺工艺,则各种精干麻单独梳理后在延展机上按比例搭配混合。混合成分的更换交替要单一进行,同时更换的比例不宜过大,并且接替麻的品质应力求接近。

(二)绢绵纤维选配

绢纺绵选配俗称调和,绢纺绵的选配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精干绵选配,第二阶段为精绵选配。

1.精干绵选配 各种绢纺原料分别经过精练脱胶制成精干绵。精干绵选配是根据原料的来源、性质和所纺绢丝的质量要求,将若干种精干绵(包括茧衣)按一定的比例配成混合绵,以供精绵使用。混合绵的种类多少主要取决于工厂规模、产品品种、原料供应和制绵工艺。

(1)工厂规模。采用圆梳制绵工艺的大型工厂,机台多、原料用量大,可同时生产多品种的绢丝,因此,混合绵的种类可多些。而小型工厂可少些。

(2)梳理工艺。采用圆梳工艺时,高、低档原料的梳折和纤维长度差异较大,根据原料特性,混合绵的品种可多些。一般情况下,大厂的精干绵配成3~4 种混合绵,小厂配成两种。采用精梳制绵工艺时,高、低档原料的梳析和纤维长度差异不明显,所以,不论工厂的规模大小,通常只配成两种混合绵。

(3)配绵方法。为了控制定量,适应开绵机间歇工作的特点及较好的混合,精干绵大都采用小量配棉法。按配绵工艺数量的要求,分别称取各种成分的精干绵,配成一份份混合绵,每份为一只调和绵球,桑蚕绢纺原料每球重400~500g,用开绵机进行单独加工。按所用原料的优劣,将调和绵球依次分特级、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数种。特级球以长吐为主体,丙球和丁球都以低级原料配合而成。

柞蚕绢纺原料较单纯,且生产的绢丝又少,因此,混合绵大都配成两种。调和绵球的重量也可稍重些。

2.精绵选配 精干绵经过2~3 道圆梳机梳理后制成精绵。这些精绵的品质差异较大,不仅在长度、整齐度、短绒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而且在色泽、绵粒、纤维强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为稳定绢丝品质、减少质量波动,必须进行精绵选配。

目前精绵选配的方法还是以经验为主,初步确定配绵成分,通过试纺,再根据试纺产品的品质调整配绵成分,直至达到规定的品质指标。精绵选配中,主要考虑纤维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和短纤维率等因素,细特绢丝的混合绵以甲级球Ⅰ号精绵为主,视绢丝品质要求可以适当混入一些Ⅱ号精绵;中特绢丝的混合绵以甲级球Ⅱ号精绵或乙级球Ⅰ号精绵为主,可酌情少量混入甲级球Ⅰ号精绵;粗特绢丝可用低特精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