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烟火药的燃烧机理分析

烟火药的燃烧机理分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烟火药燃烧时,其燃烧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烟火药刚被涂在表面层的传火药点燃,燃烧时间较短,不可能将底温提得很高。烟火药的燃烧是物质吸热、放热及导热的物化综合过程,其中固相是吸热的,气相是放热的。这是由于药剂燃烧殆尽,即参加反应的物质逐渐减少。

烟火药的燃烧机理分析

火药燃烧时,其燃烧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在燃烧初始阶段,烟火药反应刚刚开始,主要表现为燃速慢、火焰短、光度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药剂底温不高。烟火药刚被涂在表面层的传火药点燃,燃烧时间较短,不可能将底温提得很高。

(2)药剂所受压力不足。在此阶段,火焰本身尚处于初始状态,没有生成足够的气态产物,药剂所受压力不大,对下层药剂的渗透力较低。

(3)药剂内固相吸热量与气相放热量的比值大。烟火药的燃烧是物质吸热、放热及导热的物化综合过程,其中固相是吸热的(所谓达到分解温度),气相是放热的。也可以说,其燃烧过程是从固相分解开始至气相火焰熄灭为止。例如,硝酸钾加热到400℃时开始分解,这种加热热量的提供,除了起初外界“点火源”之外,其余都要从气相放出的热量中获得。在燃烧初始阶段,固相分解出的气相并不多,相对来说,固相吸热量与气相放热量的比值较以后火越烧越旺时的比值要大。

(4)药剂分解和重新组合反应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包括黏结剂在内的所有药剂几乎都是以固相存在的,尽管各反应物经过研磨、搅拌,被压成一个整体,但它们之间仍然是以微粒或晶体的棱角接触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空隙,两种或数种物质之间尚未达到大面积接触状态的结合,因此分解和重新组合反应仅在小范围进行。

二、剧烈化学反应阶段(www.xing528.com)

此阶段的特点是燃烧快、火焰长、光度强。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药剂底温已迅速提高,下层尚未参加反应的微粒、分子、元素呈活跃状态。

(2)气相压力高。燃烧时气、固相产物迅速增加,并由于壳体的限制,下层药剂的压力大幅度增大,即灼热的氧、固体微粒、分子、元素向下层药剂扩散,在数量和深度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燃烧具有连续性且更猛烈。

(3)出现了某些反应物大面积熔化,这种熔化造成了各反应物间有效的接触,给各元素之间的重新组合创造了必要条件。例如,烟火药中氯酸钾在400℃时熔化成液态并分解出氧,继续加热至660℃以上时,可燃物铝开始熔化并和氧发生如下反应:

此时燃烧温度高达3 000℃,氯化钾完全汽化,这是药剂稳定燃烧的阶段。

三、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的特点是燃速快、火焰短、光度弱。这是由于药剂燃烧殆尽,即参加反应的物质逐渐减少。与燃烧初始阶段相比,其主要区别是燃速并未减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