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处理种类及应用简介

热处理种类及应用简介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1 预备热处理种类和应用范围(续)生产中常用的淬火加热时间简易计算法见表6-2。图6-5 各种正火工艺的冷却方式2.模具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方法及应用范围模具的最终热处理工艺,主要是各种淬火和回火以及特殊情况要求的冷处理及时效处理等。由于处理目的、零件类别及其结构复杂程度不同,冷处理在工序安排上也不同。

热处理种类及应用简介

模具零件的热处理,包括模具毛坯的预备热处理和模具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1.模具零件毛坯的预备热处理方法及应用范围

预备热处理是指经铸造、锻压等工艺手段生产的毛坯及半成品等,为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后序的加工工艺性等而实施的热处理工艺。

毛坯预备热处理,主要包括各种正火、退火和调质处理等,见表6-1。

6-1 预备热处理种类和应用范围

978-7-111-34159-8-Chapter07-4.jpg

(续)

978-7-111-34159-8-Chapter07-5.jpg

生产中常用的淬火加热时间简易计算法见表6-2。

6-2 生产中常用的淬火加热时间简易计算法

978-7-111-34159-8-Chapter07-6.jpg

碳素钢零件的回火保温时间,可参照表6-3和表6-4确定。合金钢零件的回火保温时间应比表中所列增加1/3。在井式回火炉中批量装炉的保温时间,每炉应大于1.5h,低温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2h。

6-3 空气炉回火保温时间

978-7-111-34159-8-Chapter07-7.jpg

6-4 盐浴炉回火保温时间

978-7-111-34159-8-Chapter07-8.jpg

普通退火的冷却,一般是随炉降温到550~350℃以下出炉空冷。球化退火工艺的冷却方式,如图6-4所示。

978-7-111-34159-8-Chapter07-9.jpg

图6-4 球化退火工艺的冷却方式

a)一次球化退火 b)一次等温球化退火 c)循环球化退火 d)低温球化退火

各种正火工艺的冷却方式,如图6-5所示。

模具毛坯预备热处理后的质量要求:

(1)硬度要求 应满足模具零件图样中的规定。

(2)显微组织 材料改锻后的预备热处理显微组织,一般不作必检项目。有必要时可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评定。

(3)外观质量 表面不得有超过预留加工余量单边1/3的氧化-脱碳层和凹坑;关键零件的毛坯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毛坯图的规定。在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预备热处理后只进行磨削加工或不加工的毛坯变形量,应控制在0.2~0.5mm,而随后进行其他机械加工的毛坯变形量应控制在3~5mm。

978-7-111-34159-8-Chapter07-10.jpg

图6-5 各种正火工艺的冷却方式

2.模具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方法及应用范围

模具的最终热处理工艺,主要是各种淬火和回火以及特殊情况要求的冷处理及时效处理等。

(1)整体淬火的常用工艺方法 模具整体淬火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淬火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见表6-5。

6-5 常用淬火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978-7-111-34159-8-Chapter07-11.jpg

(续)

978-7-111-34159-8-Chapter07-12.jpg

冷却是淬火的关键环节,碳素钢模具零件淬火时,一般采用水冷却或先水后油双介质冷却;合金钢模具零件淬火时,一般采用油冷却或先油后空气双介质冷却;高合金钢有时加热后直接空冷即可。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为了减小变形和防止开裂,往往采用熔碱或熔盐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等。(www.xing528.com)

(2)模具零件回火的常用工艺 模具零件淬火后,根据不同性能要求必须进行回火。常用的回火方法及适用范围见表6-6。

6-6 常用的回火方法及适用范围

978-7-111-34159-8-Chapter07-13.jpg

(续)

978-7-111-34159-8-Chapter07-14.jpg

模具零件整体淬火-回火后的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外观质量。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裂纹、烧伤及超过加工余量的麻点、锈蚀和碰伤;在无氧化条件下处理的工模具、夹具表面一般应无氧化色泽。

外观质量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必要时可采用浸油喷砂法或探伤法检验裂纹。

2)表面硬度。模具零件的表面硬度应符合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表面硬度偏差一般为−50HRC。

检验硬度应按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在零件有代表性的工作表面测量,当不宜采用规定的方法时,也可采用其他硬度试验方法。

3)淬硬区尺寸。局部淬火的零件其淬硬区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6-7的规定。对硬化区尺寸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应按工艺文件执行。

6-7 淬硬区尺寸偏差 (单位:mm)

978-7-111-34159-8-Chapter07-15.jpg

4)显微组织。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一般不作必检项目。有必要时可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评定。

5)变形量。零件淬火-回火后的变形量应符合图样或冷热加工协商的结果。变形量超差的零件一般可以校正,精度稳定性要求高的零件校正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3)零件的冷处理和时效

1)零件的冷处理工艺。根据处理温度不同冷处理分为:冰冷处理(−80~0℃)、中冷处理(−150~−80℃)和深冷处理(−200~−150℃)三种。按所用介质可分为:用干冰制冷的冷处理和用液氮等制冷的深冷处理。

由于处理目的、零件类别及其结构复杂程度不同,冷处理在工序安排上也不同。一般有如下三种类型:

Ⅰ—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Ⅱ—淬火→低温回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Ⅲ—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冷处理→时效。

高碳钢模具的冷处理通常在淬火后立即进行,然后再进行一次低温回火,以便减少内应力;高合金钢模具零件冷处理时,往往安排在淬火和低温回火后进行,然后再进行一次低温回火,以免产生裂纹等缺陷;对于高精密模具,通常淬火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冷处理以防残留奥氏体发生稳定化,随后进行低温回火后再进行第二次冷处理,使残留奥氏体进一步转变为马氏体,最后进行一次低温时效处理。

生产中常用的冷处理温度一般在−80~−30℃之间。对于特殊要求的零件可用更低的温度进行冷处理。

2)零件时效处理的工艺方法

①精密零件的人工时效工艺:在120~140℃温度下,经长时间(4~24h,甚至更长时间)保温后空气中冷却。

②铸件人工时效的工序流程有如下几种:

铸造→机械粗加工→人工时效→机械精加工。

铸造→机械粗加工→人工时效→机械半精加工→人工时效→机械精加工。

铸造→机械粗加工→自然时效。

铸件人工时效的工艺规范,见表6-8。

6-8 铸件人工时效的工艺规范

978-7-111-34159-8-Chapter07-16.jpg

3.模具零件表面热处理的常用方法

表面加热热处理,系指仅对模具零件表面一定深度实施组织和性能改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包括:火焰淬火、感应淬火、接触电阻加热淬火和电解液淬火以及激光淬火、电子束淬火以及表面快速回火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