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技术探讨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技术探讨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给定的Nprop值,存在一个最佳的量纲为1的裂缝导流能力使得生产指数最大化。图5—30量纲为1裂缝导流能力与生产指数关系图5—31量纲为1裂缝导流能力与生产指数关系由图5—31还可知,对页岩气压裂而言,渗透率越低对应的量纲为1裂缝导流能力也越高。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技术探讨

Peter Valko和Economides在水力压裂中引进物理优化技术,将水力压裂井生产指数最大化,即UFD方法。引入了支撑剂数概念Nprop[1],如式(5—18)所示:

式中,Ix为穿透比;CfD量纲为1的裂缝导流能力;Vres为产层泄油体积;Vp为支撑裂缝体积(注入体积乘以支撑裂缝与动态裂缝高度比);kf为支撑裂缝渗透率;k为产层渗透率;xe为井的泄油半径。

对于给定的Nprop值,存在一个最佳的量纲为1的裂缝导流能力使得生产指数最大化。

当Nprop值较低时,裂缝最佳量纲为1的导流能力CfD=1.6,最大的量纲为1的生产指数JD=1.909。当支撑体积增加或产层渗透率降低时,最佳量纲为1的裂缝导流能力略有增加。

实现最大量纲为1生产指数与支撑剂数的函数关系式如式(5—19)所示:

支撑剂数与最佳量纲为1的裂缝导流能力的函数关系式如式(5—20)所示:

当最佳量纲为1的裂缝导流能力确定后,最优裂缝长度和宽度如式(5—21)和式(5—22)所示:

不同支撑剂数条件下的压后产气指数与量纲为1的裂缝导流能力的关系如图5—30和图5—31所示。其中,支撑剂数较低情况如图5—30所示,支撑剂数较高情况如图5—31所示。一般而言,页岩气由于超低的基质渗透率,支撑剂数会相对较高,此时采用图5—31反映的情况来优化页岩气的量纲为1导流能力较为理想。(www.xing528.com)

图5—30 量纲为1裂缝导流能力与生产指数关系(Nprop≤0.1)

图5—31 量纲为1裂缝导流能力与生产指数关系(Nprop>0.1)

由图5—31还可知,对页岩气压裂而言,渗透率越低对应的量纲为1裂缝导流能力也越高。

不同页岩气藏长宽比条件下,其量纲为1导流能力、压后采气指数及优化缝长与支撑剂数的关系如图5—32所示。不同支撑剂数条件下,其压后采气指数与页岩气藏宽长比的关系如图5—33所示。

图5—32 不同页岩气藏长宽的条件下支撑剂数与量纲为1裂缝导流能力、最大生产指数和穿透比优化设计

图5—33 不同支撑剂数条件下水力裂缝纵横比与最大生产指数优化设计

由上述两图可对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