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流底孔布置优化方案

导流底孔布置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口底高程不仅与截流有关,还要满足三期导流深、底孔联合运行流态及考虑有利于防止泥沙、碎石进入底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中间4~19号孔进口底高程为56.0m,两侧各3孔的进口底高程为57.0m。试验表明,两侧边孔反弧段内虽有旋滚,但不致撞击闸门及门铰,坝下右侧回流淘刷明显减轻。上述优化后的导流底孔与深孔结构布置如图3.1~图3.3所示。

导流底孔布置优化方案

三期导流底孔压力段出口孔口尺寸主要受三期截流条件及围堰发电期间度汛泄洪要求控制,长管方案最后确定的尺寸为6.0m×8.5m。有压段出口孔底高程为55.0m,此时截流落差处于最小值附近。进口底高程不仅与截流有关,还要满足三期导流深、底孔联合运行流态及考虑有利于防止泥沙、碎石进入底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中间4~19号孔进口底高程为56.0m,两侧各3孔的进口底高程为57.0m。明流段长度太长对下游坝体削弱较多,但明流段不宜过短,否则旋滚水流容易撞击闸门,影响下游水流衔接流态及回流淘刷,并使闸门及启闭机室布置困难,经综合分析和试验研究,取明流段长度为28m。

试验表明,底孔出口鼻坎高程愈高,挑角愈大,截流时由于旋滚的影响,使其淹没度愈大,从而降低泄流能力,增大截流落差。但鼻坎高程降低,挑角减小,在上游水位135.0m泄洪时,两侧边孔明流段旋滚更难推出鼻坎,且坎下两侧特别是右侧回流强度增大,淘刷更为严重。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通过反复试验研究,确定泄洪坝段中部16个底孔采用鼻坎高程为55.11m,挑角为10°;两侧各3个边孔将有压段进出口高程抬高至57.0m和56.0m,鼻坎顶高程为57.03m,挑角为17°,截流后两端边孔加浇预留的二期混凝土度汛,使鼻坎顶高程达到58.59m,挑角为25°。试验表明,两侧边孔反弧段内虽有旋滚,但不致撞击闸门及门铰,坝下右侧回流淘刷明显减轻。(www.xing528.com)

在坝段中间布置23个深孔,有压段出口尺寸为7m×9m,进口底高程90.0m,采用短有压段接明流泄槽鼻坎挑流型式。

上述优化后的导流底孔与深孔结构布置如图3.1~图3.3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