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坝结构布置设计优化方案

主坝结构布置设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1-9主堆料级配表图4.1-4宝泉上水库主坝主堆料级配曲线反滤关系计算,D15/d85=0.018~0.075,满足设计要求。

主坝结构布置设计优化方案

4.1.3.1 主坝布置

主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791.90m,最大坝高94.80m,坝顶宽10.0m,长度600.37m,河槽段坝0+245.86~坝0+374.20为直线段,左、右岸坝肩分别转76.71°和88.56°的角度与库盆连接。坝正常蓄水位为789.60m,死水位为758.00m,设计洪水位790.43m,校核洪水位790.57m,最大库容782.5万m3。沥青混凝土面板为简式断面,坡比1∶1.7,厚20.20cm,自下而上分为三层:10cm厚沥青混凝土整平胶结层、10cm厚沥青混凝土防渗层及2mm的表面封闭层。面板下游依次为水平2.0m宽的垫层、4.0m宽的过渡层、主堆区、次堆区,主、次堆在坝轴线处以1:0.2的边坡相接。主堆区坝基设2.0~4.0m厚排水带,次堆区主河槽段排水带5.0m厚,经坝后堆渣场排水带通向下游。坝下游坡比1∶1.5,采用菱形浆砌石护坡。主坝坝后740.0m和768.0m高程设有两个弃渣平台,边坡1∶2.5,每隔25.0m高度设一条马道,堆放库区及坝基的开挖弃料。

4.1.3.2 坝体分区设计及各区控制指标

1.坝体分区原则

(1)坝体中应有通畅的排水通道且坝料之间应满足水力过渡要求。

(2)坝轴线上游侧坝料应具有较大的变形模量,从上游到下游坝料模量可递减,以保证蓄水后坝体变形协调,尽可能减小对面板变形的影响,从而减小面板和止水系统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3)根据枢纽工程的各种不同质量开挖料的数量,来确定坝体材料分区,尽可能多利用枢纽工程开挖料,达到经济的目的。

2.各区控制指标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坝体自上游向下游依次分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垫层(2A)、过渡料(3A)、主堆石区(3B)及下游堆石区(3C)、坝基排水层(3D)、下游坝坡菱形片石护坡。

(1)垫层料作为沥青混凝土面板的基础,应具备施工期满足面板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行要求,水库运行期具备排除坝体面板渗漏水功能。要求其压实后的渗透系数不低于1×10-3 cm/s,表面变形模量不低于35MPa。垫层料主要来自距主坝1.5km的龟山料场弱风化和微风化灰岩,经砂石料加工系统加工而成,部分自孟村外购,最大粒径80mm,粒径小于5mm含量为25%~39%,粒径小于0.074mm含量不大于5%,设计干密度为2~2.2t/m3孔隙率不大于19%,碾压后层厚0.40m,颗粒级配见表4.1-7、图4.1-2。

表4.1-7 垫层料级配表

图4.1-2 宝泉上水库主坝垫层料级配曲线

(2)过渡料传递荷载并对垫层料进行渗流保护,达到向主堆石料的过渡,其料源采用龟山料场灰岩爆破开挖料,最大粒径300mm,粒径小于5mm含量不大于22%,粒径小于0.074mm含量不大于5%,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19t/m3,孔隙率不大于20%,渗透系数不小于10-2 cm/s,碾压后层厚0.40m,颗粒级配见表4.1-8和图4.1-3。

表4.1-8 过渡料级配表

图4.1-3 宝泉上水库主坝过渡料级配曲线

过渡料相对于垫层料反滤关系计算:

式中 D15——反滤料的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15%;

   d85——被保护土的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85%。

经计算,D15/d85=0.08—0.184,满足设计要求。

(3)主堆石料是承受和传递水荷载的主要部分,其变形对面板安全有较大影响,故要求其有较低的压缩性和较高的抗剪强度,料源主要来自龟山料场灰岩堆石料,最大粒径800mm,粒径小于5mm含量不大于20%,粒径小于0.074mm含量不大于5%,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14t/m3,孔隙率不大于22%,渗透系数不小于0.1cm/s,碾压后层厚0.80m,颗粒级配见表4.1-9和图4.1-4。

表4.1-9 主堆料级配表

(www.xing528.com)

图4.1-4 宝泉上水库主坝主堆料级配曲线

反滤关系计算,D15/d85=0.018~0.075,满足设计要求。

(4)次堆石。次堆石料起到维持坝体稳定作用,按尽可能多利用枢纽工程开挖料的设计思路,次堆料源分为:①库区开挖页岩、泥灰岩、灰岩混合料;②龟山来料;③库区开挖毛庄2组灰岩料3种,相应次堆划分为3个区。

1)768.00m高程以上。利用料②+③,碾压标准:最大粒径800mm,粒径小于5mm含量不大于30%,粒径小于0.074mm含量不大于5%,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06t/m3,孔隙率不大于25%,20t振动碾碾压8遍,洒水6%~10%,碾压后层厚0.80~1.20m。

2)坝基排水带以上2.0m厚范围:由于混合料中的页岩易泥化担心堵塞坝基排水带料,因此排水带料上部的次堆至少2.0m以上填筑料②+③,控制指标同上。

3)坝基排水带以上2.0~768.00m高程为次堆相对干燥区:主要利用料①,部分采用龟山不满足主堆的废料。次堆采用页岩及泥灰岩混合料时,压实层厚0.6~0.8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00mm,小于5mm的含量不得超过30%,孔隙率不大于25%,干密度不得小于2.06t/m3,由于页岩和泥灰岩遇水容易泥化,用这种料填筑时不得洒水,控制同一层混合料要均匀,或同一层允许有一种料,不得页岩、泥灰岩及灰岩在同一层分散。

(5)坝基排水带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坝基坝0+071.00~0+568.38桩号范围内全断面布置,一部分为坝后堆渣场下面,最后经排水棱体排至东沟,形成坝体稳定透水通道。石料自距坝址约25km孟村和马村外购。坝基排水带为5~200mm的级配碎石,施工期调为最大粒径为300mm,其他指标维持不变;坝后堆渣场下面的排水带原设计和坝基一样,施工期改为最大粒径为500mm,5mm以下不允许超过10%,0.075以下不得超过5%,其他指标维持不变。排水带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11t/m3,孔隙率不大于23%,渗透系数不小于1cm/s,20t振动碾碾压8遍,天然含水,碾压层厚0.40m,排水层颗粒级配见表4.1-10和图4.1-5。

表4.1-10 排水层级配表

图4.1-5 宝泉上水库主坝排水层级配曲线

(6)反滤料。主坝基础过渡料与覆盖层接触段、排水层和覆盖层接触段之间均设两层反滤层4B、4C。其中4B最大粒径20mm,粒径小于5mm含量48.5%~70%,粒径小于0.074mm含量不大于5%,相对密度为0.70,渗透系数不小于10-3 cm/s,碾压后层厚0.25m;4C最大粒径60mm,最小粒径5mm,相对密度0.70,渗透系数不小于1cm/s,碾压后层厚0.25m。

4C料自龟山料场灰岩料加工配制而成,4B料自孟庄外购,颗粒级配见表4.1-11和表4.1-12、图4.1-6和图4.1-7。

表4.1-11 反滤层4B级配表

图4.1-6 宝泉上水库主坝反滤层4B级配曲线

表4.1-12 反滤层4C级配表

图4.1-7 宝泉上水库主坝反滤层4C级配曲线

4.1.3.3 坝顶细部构造

坝顶上游侧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墙底坐于垫层料(2A)和过渡料(3A)回填顶部,墙顶高于坝顶1.30m,沿防浪墙轴线方向每12.0m设一道伸缩缝,防浪墙下游预埋照明和观测电缆,在环库每个照明灯柱处设检查电缆井,坝顶下游设混凝土防护墙,路面设1%坡倾向下游,沿下游防护墙内侧每10m设一道PVC穿防护墙排至下游坝面。

坝顶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坝肩硬化采用C25F150混凝土。

4.1.3.4 主坝上、下游边坡设计

主坝为面板堆石坝,由于上游为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结构,因此上游边坡除了满足主坝稳定要求外,还要受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控制,采用1∶1.7。

坝后为堆渣场,分740.00m和768.00m高程两级平台,其中768.00m平台宽80.0m,长约350.0m;740.00m平台宽93.0m,长约260.0m,堆渣下游坡1∶2.5,每25.0m设一道马道,马道宽5.0m。768.00m高程以上为主坝坝体,以上坝高约23.9m,采用1∶1.5边坡。

下游边坡为适应环保要求,768.00m高程以下所有边坡由原干砌石护坡改为菱形浆砌片石骨架衬砌,骨架内绿色植被绿化。768.00m高程以上采用拱形浆砌石片石骨架防护,骨架间采用植被绿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