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通信系统的协议模型介绍

网络通信系统的协议模型介绍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对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管理的规则称为协议。为了实现网络的标准化,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图9-64 OSI/RM分层结构4.OSI/RM各层的结构及作用物理层物理层在信道上传送未经处理的信息,该层协议涉及通信双方的机械、电气和连接规程。

网络通信系统的协议模型介绍

为了保证通信的正常运行,除需具有良好、可靠的通信信道外,还需通信各方遵守共同的协议,才能保证高效、可靠的通信。通信协议一般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对于局域网来说,分层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对某层协议的修改不会影响其他层,甚至也不会影响相邻层的工作,各层相互独立,通过接口发生联系。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该模型规定了7个功能层。每层都使用自己的协议,目的就是使各终端设备、PLC、操作系统各层之间互相交换信息的过程能逐步实现标准化。凡遵守这一标准的系统可以互相连接使用,而不对相应的信息变换和通信加上任何控制。

网络结构问题不仅涉及信息的传输路径,而且涉及链路的控制。对于一个特定的通信系统,为了实现安全可靠的通信,必须确定信息从源点到终点所要经过的路径,以及实现能通信所要进行的操作。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对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管理的规则称为协议。

对于一个计算机通信网络来说,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各种各样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系列有关信息传递的控制、管理和转换的手段和方法,并要遵守彼此公认的一些规则,这就是网络协议的概念,这些协议是有层次的。为了实现网络的标准化,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ISO/OSI/RM)。

1.OSI/RM

网络开放系统或OSI/RM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OSI/RM中,采用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层次,如图9-63所示。ODI体系结构也就是OSI参考模型,是网络系统在功能和概念上的抽象,是协调各层标准制定的概念性框架;OSI服务定义了每一层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是指该层及其以下各层提供给上一层的服务,层间的服务通过定义好的层间抽象接口完成,交换时使用服务术语,各种服务不考虑服务的具体实现;OSI协议规范说明控制信息的内容。

978-7-111-38174-7-Chapter09-111.jpg

图9-63 OSI/RM的三个抽象层次

2.模型层次划分的原则

在层次的划分上,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层次太多会造成整个系统结构的繁冗;层次太少又会使不同的功能集中在一个层内,不便于层次的描述,造成层次不清。一般将同一类型的功能群抽象到一个层次,层次间的信息交换量尽量减小。OSI/RM中整个网络分为七层,在层次划分中,还具有下列特点:

1)网络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相同层次具有同样的功能;

2)同一节点内相邻层次间通过接口通信;

3)每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4)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3.OSI/RM的结构

自下而上,ISO OSI/RM的七层依次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如图9-64所示。

层次越靠上,其与信息处理的关系越密切,层次越靠下,其与通信的关系越密切。资源子网的节点(端节点)具有七层的全部功能,通信子网中节点(交换节点)可以简化为只有下面的三层。两个端节点通信时,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同一层次通过对应的协议通信,所以同一层次通信时,并不关心下层的具体实现,就好像其下层不存在一样,这就是网络通信中“透明”的概念。

978-7-111-38174-7-Chapter09-112.jpg(www.xing528.com)

图9-64 OSI/RM分层结构

4.OSI/RM各层的结构及作用

(1)物理层

物理层在信道上传送未经处理的信息,该层协议涉及通信双方的机械电气和连接规程。如接插件型号,每根线的定义,“1”、“0”电平规定,位脉宽,传送方向规定,以及通信介质、传输介质等、如何进行建立初始连接,如何拆除连接等。前面介绍的RS-232、RS-422、RS-485等均为物理层协议。

(2)数据链路层

通信链路是许多节点共享的。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可能有差错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于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传送线路。它把输入的数据组成数据帧,并在接收端检验传送的正确性。若正确,则发送确认信息;若不正确,则抛弃该帧,等待发送端超时重发。帧上链路层传输信息的基本单位由若干个字节组成,除了信息本身之外,还包括表示帧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段、地址段、控制段及校验段等。

(3)网络层

网络层也称为分组层,在一个通信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条通信路径。它的任务是使网络中传送分组。它规定了分组在网络中是如何传送的。网络层控制网络上信息的切换和路由的选择,因此本层要为数据从源点到终点建立物理和逻辑的连接。如果通信系统中只有一个网络组成,节点之间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径,那么就不需要这层协议。

(4)传输层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把它传到网络层,并保证这些数据正确地到达目的地。该层控制端到端数据的完整性,确保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起到网络层和会话层之间接口作用。其中,包括信息的确认、误码的检测、信息的重发、信息的优先级调度等。

(5)会话层

它控制一个通信会话进程的建立和结束。该层检查并确定一个正常的通信是否会发生。如果没有发生,该层必须在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恢复会话,或根据在会话不能正常发生的情况下终止会话。

(6)表示层

实现不同信息格式和编码之间的转换。常用的转换方式有正文压缩,例如:将常用的词用缩写字母或特殊数字编码,消去重复的字符和空白等,提供加密、解密,不同计算机之间文件格式的转换,不相容终端输入、输出格式的转换等。

(7)应用层

应用层的内容,要根据对系统的不同要求而定。严格地说,这一层不是通信协议结构中的内容,它的作用是召唤低层协议为其服务。它规定了在不同情况下,所允许的报文集合和对每个报文所采取的动作。这一层负责与其他高级功能通信,如分布式数据库和文件传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