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磁波谱及微波遥感技术

电磁波谱及微波遥感技术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1给出电磁波的分类及其名称。由于地物在微波波段的辐射能量较小,为了能够利用微波的优势进行遥感,一般由传感器主动向地面目标发射电磁波,然后记录地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能量,因此这种遥感又称为主动遥感。由于微波遥感是采用主动方式进行的,不受光照等条件的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的微波特性成像,因此微波遥感是一种全天时的遥感技术。

电磁波谱及微波遥感技术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依顺序将其划分成波段,排列成谱即为电磁波谱。电磁波产生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例如电磁振荡赫兹发现电磁波就是通过电磁振荡发现的。而分子的热运动也能产生电磁波。晶体、分子或原子电子能级跃迁,原子核的振动与转动,内层电子的能级跃迁,原子核内的能级跃迁也都能产生电磁波。只是它们产生电磁波的波长不同。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只不过它们波长(或者说频率)不同罢了。表2-1给出电磁波的分类及其名称。

表2-1 电磁波的分类及其名称

目前遥感应用的各波段如下:

1.紫外线

紫外线的波长在0.01~0.4 μm,主要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吸收,只有0.3~0.4 μm的紫外线能部分地穿过大气层,而且散射严重,因此大多数地物在该波段的反差较小,仅部分地物如萤石石油在此波段可以表现出来。因此除了在石油普查勘探中紫外遥感有一定作用外,在其他应用领域基本不使用。另外,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与散射作用,而臭氧层主要位于大气的平流层中,因此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 m高度以外进行。(www.xing528.com)

2.可见光

可见光波长在0.38~0.76 μm,是太阳辐射的主辐射区。在这一波段,尽管大气对它也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但影响不大,它是遥感成像所使用的主要波段。其成像与我们普通所说的照相机使用的波段基本一致,原理也相同。在此波段,大部分地物都有良好的颜色反射特征,不同地物在此波段的图像容易区分。为进一步探测地物间的细微差别,可将此波段分为红波段(0.6~0.7μm)、绿波段(0.5~0.6μm)、蓝波段(0.4~0.5μm)。这种分波段成像的方法称为多光谱遥感。航空、航天遥感成像中均用到可见光波段。

3.红外线

红外线波长在0.7 μm~1 mm,近红外和短波红外主要源于太阳辐射,中红外和热红外主要源于太阳辐射及地物热辐射,而远红外主要源于地物热辐射。红外线波段较宽,在此波段地物间不同的反射特性和发射特性都可以较好地表现出来,因此该波段在遥感成像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在整个红外线波段内进行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按其内部波段的详细划分又可将红外遥感分为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等。

4.微波

使用微波波段的遥感称为微波遥感。微波波长在1 mm~1 m,由于其波长比可见光、红外线要长很多,它受大气层中云、雾的散射干扰要小,因此能全天候进行遥感监测。由于地物在微波波段的辐射能量较小,为了能够利用微波的优势进行遥感,一般由传感器主动向地面目标发射电磁波,然后记录地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能量,因此这种遥感又称为主动遥感。由于微波遥感是采用主动方式进行的,不受光照等条件的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的微波特性成像,因此微波遥感是一种全天时的遥感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