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确认钻石外形与质量

如何确认钻石外形与质量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形识别包括确认原石加工方案以及外形的检测。锯切方案中无论是对称锯切或不对称锯切,都会有一颗或一颗以上的被锯钻石表现出锯切面与晶面之间夹角为锐角的状态。车钻完成后与设计时的加工面称腰箍,腰箍具体数值称为腰箍厚度。外形指的是原石的晶棱或晶面状态,以及原石的外形是否有较大幅度的变形。

如何确认钻石外形与质量

检验的目的主要包括原石外形的识别、车钻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净度上的确认。

外形识别包括确认原石加工方案以及外形的检测。

锯切方案与单颗方案是不同设计的体现,对车钻的影响主要是加工前的起始状态不同。锯切方案中无论是对称锯切或不对称锯切,都会有一颗或一颗以上的被锯钻石表现出锯切面与晶面之间夹角为锐角的状态。从加工难度来讲,锐利的边缘在加工时更容易出现破损崩缺的情况,加工的风险较之钝角要高出许多,此其一。

其二,从工艺参数来讲,锐角与钝角也有很大的差异。车钻完成后与设计时的加工面称腰箍,腰箍具体数值称为腰箍厚度。锐角与钝角的区别在于冠部位置的不同,通常钝角的冠部有部分或全部在晶棱以上,而锐角的冠部则不存在晶棱这一状态,这样的区别使得锐角的腰箍厚度以及车进量将明显大于钝角,车钻的工时相对会更长(可参考设计章节中的相关内容)。

外形指的是原石的晶棱或晶面状态(主要指成品钻直径位置上的),以及原石的外形是否有较大幅度的变形。

晶棱或晶面状态影响的是车后的腰箍状态。宽晶棱或是已从晶棱过渡成晶面的这类状态,不用很大车进量就可以得到较厚较均匀的腰箍厚度,而窄晶棱车后的腰箍厚薄差异则较大(图8-25)。

图8-25 晶棱已过渡成晶面(左)与轻微溶解的较窄晶棱(右)

窄晶棱若不留天然面,则要比宽晶棱或晶面在加工时车进更多的量,以获得设计所需的最小腰箍厚度。然而为了争取更大的直径,在设计加工方案时,通常会要求在腰箍的最薄位置仅稍稍连接起来即可,预留好冠部刻面量,保留部分天然面在亭部(图8-26)。

图8-26 窄晶棱原石为争取更大直径,腰箍厚度的厚薄差异将十分明显

在处理宽晶棱一类腰箍先天充裕的原石时,无论是否留天然面,都有可能得到较厚腰箍,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无论是出于弥补过失或是预先的安排,都会为了争取更大的成品率而在抛磨工序内多保留腰箍厚度,通常表现出较厚的腰围或较高的冠高。

外形规正与否决定了车钻的具体实施技巧以及是否需要先粗磨以修整外形来适应车钻夹咀(上海行业称之为“打壳子”)(图8-27)。

图8-27 变形幅度较大的原石(www.xing528.com)

外形偏差较大的原石,若不粗磨而直接车钻,会在车钻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需要更多地考虑晶体两侧由于“变形”而变得厚薄不一以及由于底尖处晶顶的偏移,使钻石圆心偏移(图8-28)。

图8-28 严重的晶体变形会造成车钻时的夹持偏移

此外,这类原石如直接上车钻机还存在夹持不稳的可能性,由于需要调整右侧顶头至圆心位置,而导致夹咀与顶头有较大错位,致使右侧顶头不能与基准面保持垂直,对于这类原石若之前未进行粗磨,也可先粗车一下,待具有一定圆度后再放置于底夹咀中进行粗磨,之后回到车钻机上继续车(图8-29)。

图8-29 粗磨前与粗磨后的钻石(粗磨前经过了粗车使底夹咀可以夹持)

净度主要与位置有关,比方边线上存在瑕疵(裂隙等),此类尤其要小心谨慎,注意车钻时的方式方法,进刀时的冲击力可能使瑕疵扩大(图8-30)。对于这类不利情况若有去除的可能性,则应通过粗磨将瑕疵磨去,具体实施时可将钻石有瑕疵一侧沿二尖磨去,并且通过与(111)面倾斜一定角度的方法,磨去上下两部分,使腰箍缩小到与对面边线相近厚度(图8-31、图8-32),上下去掉的量需留有冠部与亭部的余量,使用这种方法既可去除瑕疵,风险相对较低,又可给车钻带来便利。

图8-30 车钻可能引起原本腰围处裂隙的延伸

图8-31 应对瑕疵时不同的旋转方向(左正确,右错误

图8-32中,使用粗磨的方法去除瑕疵是正确的处置方法,可以在钻石重量损失较少的情况下把瑕疵去除,而使用车钻则不是理想的方法,车刮去瑕疵不仅存在瑕疵扩大的风险,同时也使钻石的直径损失过多,最终导致重量上的额外损失。

图8-32 若通过车钻去除瑕疵将损失更多的重量,且存在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