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炮孔布置原则及注意事项

炮孔布置原则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底应根据岩石的抗爆破性来确定其位置,应将炮孔方向以3%~5%的斜率外插,这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超欠挖,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下次钻孔时容易落钻开孔。一般对于松软岩层,孔底应落在设计轮廓线上;对于中硬岩及硬岩,孔底应落在设计轮廓线以外10~15cm。此外,为保证开挖面平整,辅助孔及周边孔的深度应使其孔底落在同一垂直面上,必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

炮孔布置原则及注意事项

炮孔布置首先应确定施工开挖线,然后进行炮孔布置,隧洞爆破通常将开挖断面上的炮孔分区布置、分区顺序起爆,逐步扩大完成一次爆破开挖。隧洞断面上的炮孔布置如图6-7所示。

1.掏槽孔布置

掏槽孔的作用是将开挖面上某一部位的岩石掏出一个槽,以形成新的临空面,为其余炮孔的爆破创造有利条件。掏槽炮孔一般要比其他的孔深10~20cm,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下部,加密布孔和装药,在整个断面上最先起爆。

根据开挖断面大小、围岩类别、钻孔机具等因素,掏槽孔排列形式有很多种,总的可分成斜孔掏槽(图6-8)和直孔掏槽两大类。

图6-7 隧洞炮孔布置

斜孔掏槽的优点是可以按岩层的实际情况选择掏槽方式和掏槽角度,容易把岩石抛出,而且所需掏槽孔数较少,掏槽体积大,易将岩石抛出,有利于其他炮眼的爆破;缺点是孔深受坑道断面尺寸的限制,不便于多台钻机同时凿岩。

(www.xing528.com)

图6-8 斜孔掏槽形式

直孔掏槽的优点是凿岩作业比较方便,不需随循环进尺的改变而变化掏槽形式,仅需改变炮孔深度;直孔掏槽石渣抛掷距离也可缩短,所以目前现场多采用直孔掏槽。直孔掏槽的缺点是炮孔数目和单位用药量较多,炮孔位置和钻孔方向也要求高度准确,才能保证良好的掏槽效果,技术比较复杂。

2.辅助孔的布置

辅助孔(又称崩落孔)的作用是进一步扩大掏槽体积和增大爆破量,并为周边孔创造有利的爆破条件。其布置主要是解决炮孔间距E和最小抵抗线W问题,这可以由工地经验决定。一般取E/W=60%~80%为宜。辅助眼应由内向外逐层布置,逐层起爆,逐步接近开挖断面轮廓形状。

3.光爆孔布置

光爆孔(又称周边孔)的作用是爆破后使坑道断面达到设计的形状和规格。周边孔原则上沿着设计轮廓均匀布置,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应比辅助孔小,以便爆出较为平顺的轮廓。孔底应根据岩石的抗爆破性来确定其位置,应将炮孔方向以3%~5%的斜率外插,这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超欠挖,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下次钻孔时容易落钻开孔。一般对于松软岩层,孔底应落在设计轮廓线上;对于中硬岩及硬岩,孔底应落在设计轮廓线以外10~15cm。此外,为保证开挖面平整,辅助孔及周边孔的深度应使其孔底落在同一垂直面上,必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

周边孔的爆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挖轮廓的质量和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程度,可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特别当岩质较软或较破碎时,应加强开挖轮廓面钻爆施工。开挖施工前应进行爆破参数的试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