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间距离保护的一般原则与整定要求

相间距离保护的一般原则与整定要求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相间距离保护一般为三段式。①振荡闭锁开放时间,原则上应在保证距离Ⅱ段可靠动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一般取0.2~0.3s。③振荡闭锁整组复归时间一般应大于相邻重合闸周期加上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保护再次动作的最长时间,并保留一定裕度。6)相间距离Ⅱ段阻抗整定值对本线路末端相间金属性故障的灵敏系数应满足如下要求:①对50km以上的线路,不小于1.3。③对20km以下的线路,不小于1.5。

相间距离保护的一般原则与整定要求

1)相间距离保护一般为三段式。一些相间距离保护在三段式的基础上还设有不经振荡闭锁的相间距离Ⅰ段和距离Ⅱ段保护。

2)起动元件的定值应保证本线路末端和动作区末端非对称故障时有足够的灵敏系数,并保证在线路末端发生三相短路时能可靠起动,其灵敏系数具体取值如下:

①负序电流分量起动元件在本线路末端金属性两相短路时,灵敏系数大于4。

②单独的零序或负序电流分量起动在本线路末端金属性单相和两相接地故障时,灵敏系数大于4。

③负序电流分量起动元件在距离Ⅲ段动作区末端金属性两相短路故障时,灵敏系数大于2。

④单独的零序或负序电流分量起动元件在距离保护Ⅲ段动作区末端金属性单相和两相接地故障时,灵敏系数大于2。

相电流变量起动元件在本线路末端各类金属性短路故障时,灵敏系数大于4,在距离Ⅲ段动作区末端金属性故障时,灵敏系数大于2。

3)短时开放式振荡闭锁元件的整定。

①振荡闭锁开放时间,原则上应在保证距离Ⅱ段可靠动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一般取0.2~0.3s。但其中继电器由Ⅰ段切换到Ⅱ段的时间应大于接地故障保护Ⅰ段动作时间与相间距离保护Ⅰ段动作时间之和,以尽量能使在距离Ⅰ段范围内发生的单相接地(在接地故障发出跳闸脉冲之前)迅速发展成三相短路的转换性故障时,仍能由距离Ⅰ段动作跳闸,一般可整定为0.12~0.15s。

978-7-111-47187-5-Chapter03-6.jpg

图3-6 双回线与单回线保护相配合时助增系数计算图

②判断振荡用的相电流元件的整定值,应可靠躲过正常负荷电流。

③振荡闭锁整组复归时间一般应大于相邻重合闸周期加上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保护再次动作的最长时间,并保留一定裕度。视具体情况,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快速复归的方式。(www.xing528.com)

4)相间距离Ⅰ段阻抗整定值按可靠躲过本线路末端相间故障整定。

5)相间距离Ⅱ段阻抗整定值按保证本线路末端相间金属性故障有不小于规定的灵敏系数整定,并与相邻线路相间距离Ⅰ段或Ⅱ段配合,动作时间按配合关系整定。

6)相间距离Ⅱ段阻抗整定值对本线路末端相间金属性故障的灵敏系数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对50km以上的线路,不小于1.3。

②对20~50km的线路,不小于1.4。

③对20km以下的线路,不小于1.5。可能时,应考虑当线路末端经一定弧光电阻故障时,保护仍能动作。

7)相间距离Ⅲ段阻抗定值按可靠躲过本线路的事故过负荷最小阻抗整定,并与相邻线路不经振荡闭锁的相间距离Ⅱ段或距离Ⅲ段配合。当相邻线路距离Ⅰ、Ⅱ段采用短时开放方式,又未设置经振荡闭锁的距离Ⅱ段时,相间距离Ⅲ段若与相邻线路相间距离Ⅱ段配合,则可能失去选择性,应备案注明。

相间距离Ⅲ段的动作时间应按配合关系整定,对可能振荡的线路还应大于振荡周期。

8)相间距离Ⅲ段阻抗整定值对相邻线路末端相间故障的灵敏系数应力争不小于1.2,确有困难时,可按相继动作校核灵敏系数。

9)上、下级相间距离阻抗整定值应按金属性短路故障进行配合整定,不计及故障电阻影响。

10)相电流速断整定值应可靠躲过区外最大故障电流,对可能振荡的线路还应躲过最大振荡电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