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2所示为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图4-2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图4-3 电容量与极板间距离的关系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为非线性误差为另外,由公式可以看出,在d0较小时,对于同样的Δd变化所引起的ΔC可以增加,从而使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但d0过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或短路。一般变极板间距离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100pF之间,极板间距离在25~200μm的范围内。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图4-2所示为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图。图中,极板1是固定不动的,称为定极板,极板2为可动的,称为动极板。当传感器的εrA为常数,初始极距为d0时,由公式可知其初始电容量C0

978-7-111-46657-4-Chapter04-3.jpg

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0缩小了Δd,电容量增加了ΔC,则有

978-7-111-46657-4-Chapter04-4.jpg

电容量的相对变化量为

978-7-111-46657-4-Chapter04-5.jpg

当Δd<<d0时,ΔC/C0可以展开为级数形式,即

978-7-111-46657-4-Chapter04-6.jpg

忽略式中的高次项得

978-7-111-46657-4-Chapter04-7.jpg

由上式可知,电容C与Δd不是线性关系,其灵敏度不是常数。但若Δd/d0<<1时,1-(Δd/d0)2≈1,则

978-7-111-46657-4-Chapter04-8.jpg

此时C与Δd近似呈线性关系,所以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只有在Δd/d0很小时,才有近似的线性关系,如图4-3所示。

978-7-111-46657-4-Chapter04-9.jpg

图4-2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

978-7-111-46657-4-Chapter04-10.jpg

图4-3 电容量与极板间距离的关系(www.xing528.com)

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978-7-111-46657-4-Chapter04-11.jpg

非线性误差为

978-7-111-46657-4-Chapter04-12.jpg

另外,由公式可以看出,在d0较小时,对于同样的Δd变化所引起的ΔC可以增加,从而使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但d0过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或短路。为此,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如图4-4所示,此时电容C变为

978-7-111-46657-4-Chapter04-13.jpg

式中 εg——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εg=7;

ε0——空气的介电常数,ε0=1;

d0——空气隙厚度;

dg——云母片的厚度。

978-7-111-46657-4-Chapter04-14.jpg

图4-4 放置云母片的电容器

云母片的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7倍,其击穿电压不小于1000kV/mm,而空气仅为3kV/mm。因此有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大大减少。同时,公式中的dg/ε0εg)项是恒定值,它能使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度得到改善。

一般变极板间距离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100pF之间,极板间距离在25~200μm的范围内。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故在微位移测量中应用最广。

为了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减少非线性误差,实际应用时常采用差动式结构,上下两块为定极板,中间为动极板,当动极板上、下移动时,两个定极板与动极板之间形成的电容形成差动变化,经信号测量转换电路后,灵敏度提高近一倍,线性度得到大大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