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对影响的研究

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对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Fe-C合金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固相线是不断降低的。如图14-19所示,淬裂与不淬裂的倾向与Ms和含碳量具有对应关系,淬火开裂发生在wC=0.4%以上、Ms点在330℃以下的钢中。图14-18 含碳量对断裂强度的影响图14-19 淬裂-Ms-含碳量的对应关系2.合金元素含量的影响合金元素对淬裂的影响较为复杂,需综合分析。然而,合金元素提高了淬透性,故可改用较缓和的淬火冷却介质,以便减少淬火开裂。

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对影响的研究

1.含碳量的影响

含碳量增加,会降低马氏体断裂强度。随着溶质浓度的提高,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是和固相线的走向一致的。在Fe-C合金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固相线是不断降低的。从Fe-C相图的J点到E点,碳的质量分数由0.17%升高到2.11%,固相线温度则由1495℃降到1148℃。随着含碳量提高,马氏体中铁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弹性模量也是降低的。普通中碳钢淬火使马氏体的弹性模量降低10%,钢的断裂强度也随之降低。

提高含碳量会使马氏体中的孪晶亚结构增多,即增大了马氏体的脆性,使淬火显微开裂倾向增加,降低了断裂强度。图14-18所示为含碳量对淬火钢断裂强度的影响,可见从中碳到高碳,淬火态钢的断裂强度值迅速降低,将增加钢件的淬裂敏感性[3]。若将过共析钢加热到Acm以上淬火,这时碳化物全部溶入奥氏体中,且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时转变为粗大针状(片状)马氏体组织,会增加显微局部应力,甚至形成显微裂纹。

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增加时Ms点降低。如图14-19所示,淬裂与不淬裂的倾向与Ms和含碳量具有对应关系,淬火开裂发生在wC=0.4%以上、Ms点在330℃以下的钢中。而wC<0.4%、Ms点在330℃以上的钢并不容易产生淬火裂纹[3]。由此可见,为了避免零件淬裂,应尽量选用wC=0.4%以下的钢种。

978-7-111-41953-2-Part02-292.jpg

图14-18 含碳量对断裂强度的影响(www.xing528.com)

978-7-111-41953-2-Part02-293.jpg

图14-19 淬裂-Ms-含碳量的对应关系

2.合金元素含量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淬裂的影响较为复杂,需综合分析。一般来说,淬透性好且Ms点低的钢一般淬裂倾向较大。降低Ms点最显著的元素是碳,其次是锰。Mn、Cr、V、Mo等元素与C一样,随含量的增加而淬裂倾向变大。实际上,含有Cr、Mn等元素的钢都是比较容易淬裂的钢。硼元素较为特殊,它能有效地提高淬透性,使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右移,但不降低Ms点,因而硼钢对淬裂的敏感性降低。

合金元素较多时会降低钢的导热性,淬火时增加零件的内外温差,加大相变的不等时性,因而增加内应力。加之合金元素能强化奥氏体,难以通过塑性变形来松弛应力,因而增加热处理应力,有增加淬裂的倾向。然而,合金元素提高了淬透性,故可改用较缓和的淬火冷却介质,以便减少淬火开裂。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等具有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作用,可减少过热倾向,因而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也被细化,这也有助于减少淬裂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