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示例:公差和配合选择

综合示例:公差和配合选择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1-5选择车床尾座顶尖套筒和尾座体的配合,如图1-33所示(类比法)。图1-35公差带图随堂练习1.设有一公称尺寸为φ110mm的配合,为保证连接可靠,经计算确定其过盈不得小于40μm;为保证装配后不发生塑性变形,其过盈不得大于110μm。

综合示例:公差和配合选择

例1-4 已知某孔、轴的公称尺寸φ40mm,已确定配合间隙要求在0.022~0.066mm,试确定孔、轴的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计算法)。

解:(1)配合制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优先选择基孔制。

(2)选择公差等级:由式Tf=|Xmax-Xmin|=(66-22)μm=44μm

(Tf=|Xmax-Ymax|Tf′=|Ymin-Ymax|)

从满足使用要求,所选轴、孔的公差应满足

Tf=TD+Td≤Tf

设TD=Td=Tf/2=22μm,查表1-4得知:

介于6~7级,IT6=16μm,IT7=25μm。

根据工艺等价性原则,一般孔比轴低一级,故选择孔IT7级,轴IT6级。

Tf=TD+Td=(25+16)μm=41μm<Tf=44μm,符合使用要求。

由于采用基孔制,故孔的公差带为φ40H7(img)mm。

(3)选择配合种类,即选择轴的基本偏差代号,条件是孔和轴组成配合的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要求在0.022~0.066mm。

A~h es  间隙配合

j~n ei  过渡配合

p~zc ei  过盈配合

间隙配合:Xmax=ES-ei

Xmin=EI-es

过渡配合:Xmax=ES-ei

Ymax=EI-es

过盈配合:Ymax=EI-es

Ymin=ES-ei

因为题目要求形成的是间隙配合,所以就要利用Xmin有目的地求轴的es。

由式Xmin=EI-es,因EI=0,故es=-Xmin=-22μm,且es是轴的基本偏差。查表1-7轴的基本偏差表,-22μm介于-25μm(f)和-9μm(g)之间,根据上述条件,只有选取f(es=-25μm)才能保证配合最小间隙Xmin=+25μm在规定的配合间隙0.022~0.066mm,故轴为φ40f6(img)mm;舍去了φ40g6。(www.xing528.com)

(4)验算结果:所选配合为φ40img,计算得

Xmax=ES-ei=[+25-(-41)]=+66μm=+0.066mm

Xmin=EI-es=[0-(-25)]=+25μm=+0.025mm

均在0.022~0.066mm,所选配合既符合国家标准又满足使用要求。

例1-5 选择车床尾座顶尖套筒和尾座体的配合,如图1-33所示(类比法)。

图1-33 选择车床尾座顶尖套筒和尾座体的配合

尾座在车床上的作用是与主轴顶尖共同支持工件,承受切削力,该组配件的配合要求主要是:顶尖轴线应该与车床主轴同轴,并在工作时不允许晃动。又知,工作时套筒与尾座体之间相对静止,而套筒调整时要在孔中缓慢轴向移动,对润滑要求不高。因此,应选用定心性好、配合间隙小以及公差等级高的间隙配合。无特殊情况,应优先选用基孔制。由表1-19可知,可优先选用H/h配合,为提高配合精度,可选用φ90H6/h5配合。

例1-6 如图1-34所示为钻模的一部分。钻模板4上有衬套2,快换钻套1在工作中要求能迅速更换,当快换钻套1以其铣成的缺边对正钻套螺钉3后可以直接装入衬套2的孔中,再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钻套螺钉3的下端面就盖住快换钻套1的另一缺面。这样钻削时,快换钻套1便不会因为切屑排出产生的摩擦力而使其退出衬套2的孔外,当钻孔后更换快换钻套1时,可将快换钻套1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后直接取下,换上另一个孔径不同的快换钻套而不必将钻套螺钉3取下。

图1-34 钻模上的钻模板、衬套与钻套

1—快换钻套;2—衬套3—钻套螺钉;4—钻模板

钻模现需加工工件上的φ12mm孔时,试选择衬套2与钻模板4的公差配合、钻孔时快换钻套1与衬套2以及内孔与钻头的公差配合(类比法)。

解:(1)基准制的选择:对衬套2与钻模板4的配合以及快换钻套1与衬套2的配合,因为结构无特殊要求,按国标规定,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2)公差等级的选择:参看表1-15,钻模夹具各元件的连接,可以按照用于配合尺寸的IT5~IT8级选用。

参看表1-15,重要的配合尺寸,对轴可以选择IT6,对孔可以选择IT7。本例中钻模板4的孔、衬套2的孔、钻套的孔统一按照IT7选用。而衬套2的外圆、钻套1的外圆则按照IT6选用。

(3)配合种类的选择:衬套2与钻模4的配合,要求连接牢靠,在轻微冲击和负荷下不用连接件也不会发生松动,即使衬套内孔磨损了,需要更换时拆卸的次数也不多。因此选择平均过盈率大的过渡配合n,本例配合选为φ25H7/n6。

快换钻套1与衬套2的配合,经常用手更换,故需要一定间隙保证更换迅速,但是因为又要求有准确的定心,间隙不能过大,选H7/g6到GB2263—1980(夹具标准),为了统一钻套内孔与衬套内孔的公差带,规定了统一选用F7,以利于制造。所以,在衬套2内孔公差带为F7的前提下,选用相当于H7/g6类配合的F7/k6非基准制配合。具体对比如图1-35所示,从图上可见,两者的极限间隙基本相同。

至于快换钻套1内孔,因要引导旋转着的刀具进给,既要保证一定的导向精度,又要防止间隙过小而被卡住。根据表1-17内孔选用F7。

图1-35 公差带图

随堂练习

1.设有一公称尺寸为φ110mm的配合,为保证连接可靠,经计算确定其过盈不得小于40μm;为保证装配后不发生塑性变形,其过盈不得大于110μm。若已决定采用基轴制,试确定此配合的孔、轴公差带代号。

2.公称尺寸为φ45mm的基孔制配合,孔的公差等级7级,轴的基本偏差代号g,公差等级6级,写出其配合代号并判断其配合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