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频与变频切换控制线路的优化设计

工频与变频切换控制线路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给变频调速系统增设工频与变频切换功能,在变频器出现故障时自动将工频电源切换给电动机,以让系统继续工作。图4-20 一个典型的工频与变频切换控制线路线路工作过程说明如下:1)变频运行控制。将开关SA2闭合,接通MRS端子,允许进行工频-变频切换。工频与变频切换有关参数功能及设置值见表4-8。

工频与变频切换控制线路的优化设计

在变频调速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变频器突然出现故障,这时若让负载停止工作可能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给变频调速系统增设工频与变频切换功能,在变频器出现故障时自动将工频电源切换给电动机,以让系统继续工作。

1.变频器跳闸保护线路

变频器跳闸保护是指在变频器工作出现异常时切断电源,保护变频器不被损坏。图4-19是一种常见的变频器跳闸保护线路。变频器A、B、C端子为异常输出端,A、C之间有一个常开触点,B、C之间有一个常闭触点,在变频器工作出现异常时,A、C接通,B、C断开。

978-7-111-48019-8-Chapter04-30.jpg

图4-19 一种常见的变频器跳闸保护线路

线路工作过程说明如下:

(1)供电控制

按下按钮SB1,接触器KM线圈得电,KM主触头闭合,工频电源经KM主触头为变频器提供电源,同时KM常开辅助触头闭合,锁定KM线圈供电。按下按钮SB2,接触器KM线圈失电,KM主触头断开,切断变频器电源。

(2)异常跳闸保护

若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A、C之间闭合,B、C之间断开。B、C之间断开使接触器KM线圈失电,KM主触头断开,切断变频器供电;A、C之间闭合使继电器KA线圈得电,KA触点闭合,振铃HA和报警灯HL得电,发出变频器工作异常声光报警。

按下按钮SB3,继电器KA线圈失电,KA常开触点断开,HB、HL失电,声光报警停止。

2.工频与变频的切换线路

(1)线路

图4-20是一个典型的工频与变频切换控制线路。该线路在工作前需要先对一些参数进行设置。

978-7-111-48019-8-Chapter04-31.jpg

图4-20 一个典型的工频与变频切换控制线路

线路工作过程说明如下:(www.xing528.com)

1)变频运行控制。

①起动准备。将开关SA2闭合,接通MRS端子,允许进行工频-变频切换。由于已设置Pr.135=1使切换有效,IPF、PU端子输出低电平,中间继电器KA1、KA3线圈得电。KA3线圈得电→KA3常开触头闭合→接触器KM3线圈得电→KM3主触头闭合,KM3常闭辅助触头断开→KM3主触头闭合将电动机与变频器输出端连接;KM3常闭辅助触头断开使KM2线圈无法得电,实现KM2、KM3之间的互锁(KM2、KM3线圈不能同时得电),电动机无法由变频和工频同时供电。KA1线圈得电→KA1常开触点闭合,为KM1线圈得电作准备→按下按钮SB1→KM1线圈得电→KM1主触头、常开辅助触头均闭合→KM1主触头闭合,为变频器供电;KM1常开辅助触头闭合,锁定KM1线圈得电。

②起动运行。将开关SA1闭合,STF端子输入信号(STF端子经SA1、SA2与SD端子接通),变频器正转起动,调节电位器RP可以对电动机进行调速控制。

2)变频-工频切换控制。

当变频器运行中出现异常时,报警输出端子A、C接通,中间继电器KA0线圈得电,KA0常开触点闭合,振铃HA和报警灯HL得电,发出声光报警。与此同时,IPF、PU端子变为高电平,OL端子变为低电平,KA1、KA3线圈失电,KA2线圈得电。KA1、KA3线圈失电→KA1、KA3常开触点断开→KM1、KM3线圈失电→KM1、KM3主触头断开→变频器与电源、电动机断开。KA2线圈得电→KA2常开触点闭合→KM2线圈得电→KM2主触头闭合→工频电源直接提供给电动机。

注意:KA1、KA3线圈失电与KA2线圈得电并不是同时进行的,有一定的切换时间,它与Pr.136、Pr.137设置有关。

按下按钮SB3可以解除声光报警,按下按钮SB4,可以解除变频器的保护输出状态。若电动机在运行时出现过载,与电动机串接的热继电器FR发热元件动作,使FR常闭触点断开,切断OH端子输入,变频器停止输出,对电动机进行保护。

(2)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工频与变频切换功能设置。工频与变频切换有关参数功能及设置值见表4-8。

表4-8 工频与变频切换有关参数功能及设置值

978-7-111-48019-8-Chapter04-32.jpg

2)部分输入/输出端子的功能设置。部分输入/输出端子的功能设置见表4-9。

表4-9 部分输入/输出端子的功能设置

978-7-111-48019-8-Chapter04-33.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