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臻:兴建鉴湖之争引发的民怨

马臻:兴建鉴湖之争引发的民怨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臻,字叔荐,东汉茂陵人。鉴湖给山会平原带来了繁荣,但马臻因为兴建鉴湖却得罪了当时的豪族权贵。马臻的冤死,导致会稽当地民怨沸腾,老百姓纷纷为之鸣冤叫屈,朝廷为此专门遣使调查,发现当地百姓非常拥戴马臻,而那些名投诉马臻的,多是冒名顶替者。

马臻:兴建鉴湖之争引发的民怨

马臻,字叔荐,东汉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永和五年为太守,创立镜湖。”[5]镜湖的基本构架,即以会稽郡城为中心,在山会平原南端构筑一个巨大的水利排灌体系,这个水利体系由几大部分组成:湖泊、塘堤、河渠、斗门(闸门)、堰及水则(水位尺)等。各部分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相当繁复的水利排灌系统。首先,在山会平原的南端,利用原来就有的众多小型湖泊,开凿出一个“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6]的大型水库,用以接纳上游众多的溪水,《宋史》称为“环山三十六源”[7];沿湖北侧开设斗门,旱季时泄湖灌田,洪涝时关闭田间斗门,排湖水经玉山斗门入江;并在会稽五云门外及山阴常禧门外设置水则碑,用来作为判断蓄水或排水的标准。这一套完整的水利体系,有些是马臻初建时的布局,有些则是以后若干年里不断的补充完善,如西晋时贺循为解决排灌河渠之间的流通问题开凿西陵运河。

鉴湖建成后,形成一个东西横长的湖面,《水经注》称其为“长湖”:“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九所,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8]由于鉴湖所在的区域高于北部的平原约两到三米,平原区域又较杭州湾水平高数米,使灌溉、排洪都比较合理,《太平寰宇记》记载:“马臻创立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少水,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无凶年。”[9]

自鉴湖建成以后,会稽平原原来备受洪涝灾害、咸潮冲击的情况不复再现,自然灾害减少了,田地的产出提高了,社会经济也得到了稳定发展,山会平原也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www.xing528.com)

鉴湖给山会平原带来了繁荣,但马臻因为兴建鉴湖却得罪了当时的豪族权贵。当时的反对者为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组织了上千人签名的上诉状,上书到御史台,由于当时朝廷宦官与外戚当权,政治非常黑暗,加上豪族在朝廷内外都有势力,最终导致马臻“被刑于市”。马臻的冤死,导致会稽当地民怨沸腾,老百姓纷纷为之鸣冤叫屈,朝廷为此专门遣使调查,发现当地百姓非常拥戴马臻,而那些名投诉马臻的,多是冒名顶替者。刘宋时期的孔灵符《会稽记》记载:“创湖之初,多淹冢宅。有千余人怒诉于台。臻遂被刑于市。及台中遣使按鞠,总不见人。验籍,皆是先死亡人之名。”[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