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解析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解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规定这段长度是为了限制和减弱表面波纹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取样长度应与被测表面的粗糙度相适应。图4.2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在实际评定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通常采用目测估计法来确定算术平均中线。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解析

4.2.1 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

1.取样长度lr

取样长度用于评定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规定这段长度是为了限制和减弱表面波纹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取样长度应与被测表面的粗糙度相适应。表面越粗糙,取样长度一般取得越大。

2.评定长度ln

评定长度是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性,规定在评定时所必需的一段表面长度,包含有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的长度。评定长度一般按5个取样长度来确定。

4.2.2 中线

中线是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基准线有下列两种:轮廓最小二乘中线和轮廓算术平均中线。

1.轮廓最小二乘中线m

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是在取样长度范围内,实际被测轮廓线上的各点至一条假想线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这条假想线就是最小二乘中线,如图4.1所示。(www.xing528.com)

图4.1 轮廓最小二乘中线

2.轮廓算术平均中线m

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是在取样长度范围内,将实际轮廓划分上下两部分,且使上部分面积之和等于下部分面积之和的一条假想直线,如图4.2所示。

图4.2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

在实际评定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通常采用目测估计法来确定算术平均中线。而且通常采用的基准线为轮廓算术平均中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