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探析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探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度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正是这种局限性,才有制度变迁和创新的必要。诺思等人认为,制度创新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渐进过程。因为制度失衡和制度均衡是一个交替变化的过程。诺思等人则认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是同一件事,决定性的因素是制度创新。所以说,制度创新是非连续的、突变的。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也是制度创新的前提,而制度创新又为进一步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探析

1.制度的局限性

从制度的起源、构成和功能来看,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缺少又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制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有时在众多因素中,制度的作用是有限的。

(2)许多情况下并不是缺乏制度,而是没执行好,从而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即制度的效力并不是时时处处都存在。

(3)制度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稳定性是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最怕的就是制度的经常变化。但只要对制度作动态的、历史的分析,就会发现制度的稳定性是其优点,恰恰也是其缺点。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

正是这种局限性,才有制度变迁和创新的必要。

2.制度创新的动力与过程

关于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其有多种论述,主要可概括为:

(1)制度创新一般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制度,以获得追加利润的活动,它包括3方面:一是反映特定组织行为的变化;二是指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三是指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规则的变化。

(2)制度创新是指创新者为获得追加利益,而对现行制度的变革。

(3)制度创新是在既定的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下,制度供给主体解决制度供给不足,从而扩大制度供给,获取潜在收益的行为。(www.xing528.com)

(4)制度创新既包括根本制度的变革,也包括根本制度不变情况下,具体运行机制的变革。

(5)制度创新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化和交易过程。

显然,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创新和优化的通称,包括调整、完善、改革和替代等。

大多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的原动力在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组织或政府都企图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减少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以谋取最大利益;制度创新的终极动力在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即一项制度安排是在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就会被创新。

诺思等人认为,制度创新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渐进过程。因为制度失衡和制度均衡是一个交替变化的过程。在制度均衡状态下,若现存制度的改革,不会给改革者带来更大的利益,那么制度创新就缺乏动力。但外界条件变化,如市场条件扩大、技术进步或某主体对自己的预期收入有改变等,并出现潜在的利益机会时,可能再次出现新的制度创新,然后又达到新的制度均衡。

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对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是有主次的或者说有先后的。

凡勃伦等认为,技术是主要的,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轨迹。技术变迁是技术内在逻辑的产物,它的发展决定着制度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诺思等人则认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是同一件事,决定性的因素是制度创新。虽然技术自身的演进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技术演进的进程是可以选择的,即相应的制度安排可以延缓或加速这一进程,高效的制度安排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事实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动的。技术创新总是连续进行的,它开始往往是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这是稳定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技术创新是创新系统的主要方面,而当技术创新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要求制度发生变迁,以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所以说,制度创新是非连续的、突变的。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也是制度创新的前提,而制度创新又为进一步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