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优化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5内、外照射的不同特点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根据外照射的特点,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从事非密封源的操作时,除应考虑缩短操作时间、增大与辐射源距离和设置防护屏障,以防止射线对人体过量的外照射,还应考虑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渗入和伤口侵入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内照射危害。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优化

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法分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当放射性核素经由食入、吸入、皮肤黏膜或伤口进入体内时,在体内衰变释放粒子、光子等作用于机体的称为内照射;体外电离辐射源释放出粒子、光子作用于机体的称为外照射。与此相应,分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两类。内、外照射的不同特点见表2.5。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照射的防护原则和措施是很不同的。

表2.5 内、外照射的不同特点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根据外照射的特点,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2)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方法,即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综合:尽量缩短受照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物。有时把这三种基本方法俗称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时间、距离、屏蔽一般也称为外照射防护三要素。

①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

在剂量率一定的情况下,人体所接受辐射的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受照时间越长,所受累积剂量也愈大。因此,在保证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缩短人员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这称为时间防护。具体方法很多,如在操作放射源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时力求熟练、迅速;在剂量较大,操作时间又很长时,可采用轮班操作,限制每人的操作时间,从而减少每个操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避免在放射源旁边作不必要的停留。

②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

受照剂量随距辐射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对发射γ射线的点状源来源,当空气和周围物质对于γ射线的吸收、散射可以忽略时,某一点的照射量率与放射源的距离平方成反,这种方法称为距离防护。具体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用各种长柄的操作器械和机械手进行远距离操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与放射源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操作台也要与放射源有一定的间隔等等。

③设置屏蔽

如操作强辐射源时,单靠缩短时间和增大距离往往还满足不了安全防护的要求,此时需要在人体与辐射源之间设置一种或几种足够厚度的防护屏障,使之在某一指定点上由源产生的剂量率降低到有关标准所规定的限值以下,这种方法称为屏蔽防护。选择哪种屏蔽材料,取用多大厚度,除取决于射线种类和能量,源的活度及工作时间等因素外,还要从实际出发,注意选择价格便宜,来源方便的材料。根据防护要求不同,屏蔽物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移动式的。固定式的如墙壁、局部防护墙、地板、天花板、观察窗、水井等;移动式的如铅砖、各种包装容器、屏风等。

另外,应当注意到任何辐射防护与空气相互作用,会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高能带电粒子束、光子束或中子束照射到物质上,可能会产生感生放射性。所以,在应用外照射辐射源时,除外照射防护外,还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内照射、有害气体等对人体的损害。

屏蔽材料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屏蔽材料时,必须充分注意各种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差别。材料选择不当,不仅经济上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还在屏蔽效果上适得其反。例如对β辐射选择屏蔽材料时,必须先用低Z(质子数)材料置于近β辐射源的一侧,然后视情况,在其后附加高Z材料。如果次序颠倒,由于β射线在高Z材料中比低Z材料中能产生更强的轫致辐射,结果形成一个相当强的新的X射线辐射源。又如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成一个强X射线辐射源,那就要选用高Z材料把靶子。既可屏蔽电子束,又能形成一个较强的X射线辐射源。表2.6是屏蔽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

表2.6 屏蔽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

可用的屏蔽材料种类繁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总的原则是根据辐射的类型和应用的特点来选择,同时又要考虑经济代价和材料的容易获得。

2.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www.xing528.com)

(1)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从事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操作,称为开放型放射性工作。

(2)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从事非密封源的操作时,除应考虑缩短操作时间、增大与辐射源距离和设置防护屏障,以防止射线对人体过量的外照射,还应考虑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渗入和伤口侵入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内照射危害。

根据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以及“遵守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①包容、隔离

包容是指在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密闭起来,如采用通风橱、手套箱等均属于这一类措施。操作高活度放射性物质时,应在密闭的热室内用机械手操作,这样使之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

隔离就是分隔,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大小、操作量多少和操作方式等将工作场所进行分级、分区管理。

在污染控制中,包容、隔离是主要的,特别是放射性毒性高、操作量大的情况下更为重要。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污染是造成工作人员内照射的主要途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良好的密封隔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

②净化、稀释

净化就是采取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粒子交换、蒸发、去污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稀释就是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是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

净化与稀释,首先要净化,将放射性物质充分浓集,然后将剩余的水平较低的含放射性物质的空气或水进行稀释,经监测符合国家标准,并经审管部门批准后,才可排放。

在开放型放射操作中,“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往往联合使用。如在高度性放射操作中,要在密闭手套箱中进行,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一定范围内以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同时要在操作的场所进行通风,把工作场所中可能被污染的空气通过过滤净化经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得到稀释,从而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浓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③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操作放射性物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而又符合安全标准的规章制度,,并付诸严格执行,是减少事故发生,及时发现事故和控制事故蔓延扩大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手段。供从事放射工作使用的防护用具,不但应满足一般劳动卫生要求,而且必须满足辐射防护的特殊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