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去污整理剂与工艺

易去污整理剂与工艺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中加入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如加入1%~5%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能提高易去污整理效果的耐久性。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的易去污整理工艺如下:易去污整理:二浸二轧→烘干(拉幅)→焙烘→平洗→烘干→机械柔软处理。

易去污整理剂与工艺

1.嵌段共聚醚酯型易去污剂和整理工艺

嵌段共聚醚酯型易去污剂(简称聚醚酯)是涤纶最早的一种耐久性易去污剂,其商品名称为Permalose T,由英国ICI公司生产,它能使涤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优良的易去污、抗湿再沾污和抗静电性能。聚醚酯类易去污剂和涤纶有相似的结构,在整理时的热处理过程中,和涤纶形成共结晶或共熔物,耐洗性好。

聚醚酯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氧乙烯缩聚而成,其结构通式如下式所示:

聚醚酯有易去污性能是由于嵌段共聚物均匀地分布在疏水性涤纶的表面,聚氧乙烯基中的氧原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涤纶亲水化所致。

聚醚酯易去污剂的应用工艺主要为乳液浸轧法,对涤棉混纺织物增重在1%~3%。

工艺流程:浸轧(轧液率70%)→烘干(120~130℃)→热处理(190℃,30s)→平洗→烘干。

浸轧液组成:

若与树脂DMDHEU、PU等混用,以氯化镁为催化剂,可获得耐久压烫与易去污两种功能。

2.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和整理工艺

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一般系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低温成膜性能,改变共聚物的组成能调节膜的硬度,对纤维有良好的黏附性。

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一般具有如下式所示的结构:

这类易去污共聚物是由具有亲水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和具有疏水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如丙烯酸乙酯等)组成。在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中加入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如加入1%~5%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能提高易去污整理效果的耐久性。

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的易去污整理工艺如下:

(1)易去污整理:二浸二轧→烘干(拉幅)→焙烘(155~165℃,3~5min)→平洗→烘干→机械柔软处理。

浸轧液组成:

(2)易去污/耐久压烫整理:二浸二轧→烘干(拉幅)→焙烘(155~165℃,3~5min)→平洗→烘干→机械柔软处理。(www.xing528.com)

浸轧液组成(%):

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的易去污性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易去污性能是其亲水性、静电荷、膨润性和表面活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经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整理后,织物上易于埋藏颗粒状污垢的纤维表面凹凸不平处,被亲水性共聚物薄膜包裹填平,防止了“微吸附”。这对表面光滑的疏水性合成纤维也一样有效。此外,在纱线间也会被亲水性共聚物所填充,从而防止了“巨吸附”。

②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本身是一个聚合电解质,在洗液中具有阴离子性,增大了织物表面的ζ电动势。洗液中的污垢也带负电荷,聚合物薄膜表面对污垢产生排斥力。此外,油水界面的电位差也降低了油在水中的界面张力,使油性污易于卷成珠状离去。

③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具有亲水基团,对油性污的亲和力较小,在洗涤时,油性污在织物表面的接触角较未整理的试样大,容易按Adam的“卷珠”机理从纤维上除去。

④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既有亲水性又有一定的亲油性,能起洗涤作用。

⑤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的优良易去污性能,还与它在洗液中会产生剧烈的膨润性有关。膨润是由带负电荷的羧基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造成的。这种排斥力,使卷曲的易去污共聚物分子链舒展伸长。

Kissa等认为,亲水性是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共聚物的最主要特征,亲水性改变了织物/油污间和织物/洗液间的界面张力,有利于油污以“卷珠”方式离去,其中,界面张力和水对织物/油污界面的扩散起主要作用。

对沾有油污的疏水性纤维如涤纶织物,水或洗涤液的扩散是缓慢而又不完全的,水的作用仅在油污膜的边缘,如图7-10(a)所示,油污要从疏水性纤维上自动脱离是极难的。经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共聚物整理后的纤维,其表面亲水性增加,同时又减少了毛细管的孔隙,阻止了油污向纱线内部和毛细管孔隙的扩散。在洗涤时,亲水性共聚物大大加速了水向织物和纱线内部的扩散,使纤维表面的油污/易去污共聚物薄膜界面间因水化而分离,水能渗入易去污共聚物的整个薄膜而将油污去除,如图7-10(b)所示。

图7-10 洗涤时疏水性纤维表面水的扩散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