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屣履:漢代起流行的迎客仪式

屣履:漢代起流行的迎客仪式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屣履”最初的含義是一種非正常的穿鞋形式。和閑適之意相反,屣履還引申出另一層含義。東漢靈帝末,“國相孔融深敬于(鄭)玄,屣履造門”。可見,屣履迎客之意在漢代已出現,并在東漢逐漸普遍。至南朝,屣履迎客之意依然被沿用。延興元年,蕭鏗“進位司徒,侍中、驃騎如故。高宗(蕭鸞)鎮東府,權勢稍異,鏘每往,高宗常屣履至車迎鏘”[69]。

屣履:漢代起流行的迎客仪式

“屣履”最初的含義是一種非正常的穿鞋形式。晉夏侯湛《秋夕哀》:“結帷兮中宇,屣履兮閑房。”[60]樂府《傷歌行》:“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61]梁庾肩吾《從皇太子出玄圃詩》:“春光起麗譙,屣履步山椒。”[62]拖著鞋漫步在房中、堂前、屋前、屋後,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人的一種閑適狀熊。

和閑適之意相反,屣履還引申出另一層含義。東漢靈帝末,“國相孔融深敬于(鄭)玄,屣履造門”。唐人李腎注:“屣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言趨腎急也。”[63]胡三省認爲:“屣履者,履不躡跟也。”[64]又云:“言急于出迎,不暇躡履至跟也。”[65]即爲了迎接尊貴的客人,而在匆忙之中未將鞋完全穿上,拖著鞋出門迎接的樣子,以示敬腎之意。“屣履”在漢代應用廣泛,除去上引孔融拜鄭玄之例外,《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後度遼將軍皇甫規解官歸安定……有頃,又白王符在門。規素聞符名,乃驚遽而起,衣不及帶,屣履出迎,援符手而還,與同坐,極歡。”[66]章帝時,崔駰見竇憲,“憲屣履迎門,笑謂駰曰:‘亭伯,吾受詔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爲上客”[67]。可見,屣履迎客之意在漢代已出現,并在東漢逐漸普遍。至南朝,屣履迎客之意依然被沿用。如南齊“建元中(480),武陵王曄爲會稽,太祖(蕭道成)遣儒士劉瓛入東爲曄講説,京産請瓛至山舍講書,傾資供待,子栖躬自屣履,爲瓛生徒下食,其禮腎如此”[68]。延興元年(494),蕭鏗“進位司徒,侍中、驃騎如故。高宗(蕭鸞)鎮東府,權勢稍異,鏘每往,高宗常屣履至車迎鏘”[69]。(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