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是进行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的科学依据,对保证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性、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权益起到良好的作用。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使群众增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在充分认识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1)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国家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是进行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的科学依据,对保证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性、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权益起到良好的作用。201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作出了明确的、权威的规定,指出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污染物质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5)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6)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7)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8)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www.xing528.com)

(2)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使群众增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对食品产业链上的特殊群体来说,一方面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减少食品生产各个环节中各种添加剂和化学药品的使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安全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食品安全方面,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食品风险的各种来源: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已经在前文有详细介绍。其中,生物性污染如霉菌细菌、病毒等感染最为常见,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严加防范,例如不要购买和食用霉变食物、尽量少吃生食、注意食品的保存方法、勤洗手等。化学性危害的风险在日益增大,需要充分重视,不要选购安全性差的食品,比如腌制时间不够的腌菜、用漂白剂处理过的食品、使用大量人工色素和香精的饮品等。

2)建立健康膳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膳食的主要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已在本书第一部分有详细叙述,总的来讲,食物多样化和荤素搭配有利于兼顾营养和饮食安全的双重目的。挑食、偏食、食物搭配不合理、口味重、用餐不定时定量等不良饮食方式是引起饮食风险的常见原因,需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克服。

3)购置安全性有保障的食物:购买食物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口感、视觉、价格等表层的因素,质量和安全性应该成为购买的第一要素。往往一些看上去很美、尝起来更美的食物披着虚伪的“外衣”,由不明的工艺和添加剂“化妆”而成,这样的食品要慎选或不选。购买的时候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和保质期、识别食品检验标志、尽量到信誉良好的购物场所购买,把饮食风险降到最低。

4)厨房里的食品安全:在自家厨房里也存在不利于食品安全的因素,比如喜欢煎炸烧烤的朋友就可能摄入了过多的环芳烃类物质而影响健康。冰箱保存食品并非万无一失,吃冰箱里的残剩和过期食品一样损害健康,因为低温致病菌污染的概率相当高。各种调味品、化学清洗剂的滥用也能引起新的健康隐患问题。

在充分认识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选购到安全可靠的食物之后,还需要在保存的时候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选择正确、科学的保存方法。

10.食品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