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产阶级的民主选择与革命路径

无产阶级的民主选择与革命路径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否认,恩格斯晚年在这一问题上反思了1848年暴力革命的思想,不过这并不表示马克思、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民主与暴力始终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路径选择的必要组成,二者不可或缺。对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言,选择暴力革命亦或民主的革命方式,主要根据革命行动的可行性。这里,首先围绕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路径选择问题上的民主态度展开。

无产阶级的民主选择与革命路径

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确立革命这一框架性概念,一方面,也是主要方面,在于唯物史观所阐释的历史逻辑。这一历史逻辑从劳动实践出发,并在政治上有相应的物质载体即阶级,其目标在于通过消除对立面从而达到全新的社会形态。因此,由哲学的革命转向政治的革命,由政治的革命发展为社会的革命,这一历史逻辑并不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是对现实关系的表达。基于此,革命实践成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所在,由民主转向革命也是通过唯物史观来完成的。另一方面,革命作为框架性概念的确立也有其历史语境。正如塔尔蒙所指出的,这是“欧洲传统秩序衰退的结果”,“宗教已经不被知性及情绪所支配了,僧侣等级的封建制度,由于受到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要因的冲击而崩溃了,而且迄今为止的以门荫身份为基础制度的社会概念也被抽象的、个别的人的理念所取代”。[1]这时,“社会决定论”流行起来,这意味着“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得不接受的东西”[2]。另外,伴随着宗教权威的衰退,“除了国家,便没有道德的源泉,也没有道德认可的标准……政治理论和伦理标准不能完全分离”[3]。最后,财产问题也被纳入进来,“以道德为前提的教义转变成以社会经济为主的理论”,“这种追求美德为前提的自由原理,引发出了追求安全保障的激情”。[4]正是基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革命和激进理论获得了土壤,历史语境对于马克思革命分析框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是通过马克思自身的逻辑结构来完成的,即历史逻辑。

那么,问题在于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就涉及革命的路径选择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完成无产阶级革命,即暴力革命的方式和民主的革命方式。在1848年之前,民主尚未处于革命的分析框架之中,这时大量有关民主的论述还不是和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48年革命高潮及之后的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开始阐述暴力革命的思想,同时,通过民主、和平的方式完成无产阶级革命也存在可能性,例如英国。50年代之后,随着革命的退潮,马克思、恩格斯面对革命形势的变化,开始反思革命的策略问题,即越来越重视民主的革命内涵。不可否认,恩格斯晚年在这一问题上反思了1848年暴力革命的思想,不过这并不表示马克思、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民主与暴力始终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路径选择的必要组成,二者不可或缺。

在1848年前后,暴力占据着前台,但是不可忽视马克思有关英国和平革命的论述。50年代之后,民主的革命方式开始凸显,但不可据此认为马克思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因此,在无产阶级革命路径选择问题上,一方面,马克思持有暴力革命的思想,这是基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争得民主的要求,还有官僚国家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革命形势的变迁,当暴力革命变得不再适应革命现实要求时,作出策略性的改变并不影响革命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民主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第一重含义就在于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路径选择。(www.xing528.com)

对于马克思民主思想而言,民主需要作出不同层面的区分,民主的革命路径与民主的政治形式之间是不能混淆的。民主首先意味着政治平等和政治与经济分裂的弥合,从而达到民主的充分实现。但是民主是否可以作为无产阶级达成革命目标的手段选择,则需要根据具体的革命形势而定,例如需要考虑到争得民主的问题,争得民主的过程是否是和平的;需要考虑官僚国家的问题,官僚国家对于民主的拒绝使得和平是否可能;需要考虑到革命形势的变迁问题,当不适宜大规模直接冲突的时候,通过民主的方式是否可能,等等。可见,马克思在多数时候使用民主这一概念,主要是指革命的路径选择问题,因为当时还尚未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至于无产阶级政治组织的民主形式,这则是不证自明的问题,因为基于革命的原则,无产阶级所要实现的正是民主的充分实现。如泰克西埃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上,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存在态度的转变和模糊之处,“一方面,民主共和国被认为是最适合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另一方面,工人党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因为民主共和国是最有利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以便组织起来和争取霸权。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形式是‘公社制度’,而民主共和国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其中进行最后决战的战场”。但在1891年的“理论小革命”中,恩格斯又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特殊形式的民主共和国”。[5]看似泰克西埃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民主共和国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其实,泰克西埃混淆了马克思在民主革命路径选择与民主政治形式之间的适用差异。民主作为革命路径选择之一,主要基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对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言,选择暴力革命亦或民主的革命方式,主要根据革命行动的可行性。相反,民主作为政治组织形式,则是不需要证明的,至于是民主共和国的形式还是公社制度,这主要依赖于之后的政治实践。因此,明确民主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不同的适用情况,就显得较为必要。这里,首先围绕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路径选择问题上的民主态度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