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掌上金属客体遗留印迹的显现技术优化方法

手掌上金属客体遗留印迹的显现技术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文中以上针对手掌上铁质和不锈钢客体的遗留印迹,无论是手掌面直接显现还是转移显现,为保证显色效果,均可优先选择2,4,6-三-1,3,5-三嗪作为显色剂。

手掌上金属客体遗留印迹的显现技术优化方法

在对铁质客体遗留印迹显现方法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首先,考察手掌上不锈钢客体遗留印迹的直接显色法及转移显色法。结果发现,对于手握不锈钢客体5 min以上的手掌印迹,先喷30 g·L-1抗坏血酸,再喷洒1 g·L-1的五种显色剂中的任意一种,等待5 min后拍照固定,显色效果均较好,均可达到中等以上的分辨率。对于和不锈钢客体接触5 min以上的手掌印迹,转移显现时,让手掌面按压在喷洒过30 g·L-1抗坏血酸的客体上1 min,然后再在客体上喷洒适量1 g·L-1五种显色剂(任意一种即可),等待3 min后拍照固定。此法快速、灵敏、可靠,可将手掌上的不锈钢遗留印迹转移后成功显出。其次,利用1 g·L-1 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试剂显现和手掌接触20 min以上的铜质、铝质、镍合金客体的遗留印迹时,只有铜质客体遗留印迹能够轻微显现,其颜色呈红褐色,从印迹中虽然能分辨出接触客体的整体轮廓,但细节特征显示不清,其他则无法显出。另外,铜会干扰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显现铁质和不锈钢客体的遗留印迹,此干扰可考虑使用2%(w/v)的硫脲来消除。

论文中以上针对手掌上铁质和不锈钢客体的遗留印迹,无论是手掌面直接显现还是转移显现,为保证显色效果,均可优先选择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作为显色剂。

论文中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具有较高创新性,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第一,将PS系统和Lab色彩模式引入显色效果的评价体系,数据化的标准使得显色效果的评价更客观。

第二,除了PDT试剂外,首次提出用邻菲啰啉、红菲啰啉、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以及苯基-2-吡啶基酮肟试剂显现手掌上铁质客体的遗留印迹,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手掌上铁质及不锈钢客体遗留印迹的直接显现和转移后再显现的方法体系,这是一种检验犯罪嫌疑人是否持枪或作案工具的新方法;和现有的PDT试剂相比,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虽然价格和PDT相当,但是其显色效果更好,显色灵敏度更高,另外邻菲啰啉也可用于显色,而且其价格仅为已有的PDT试剂的1%,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第三,铁器和手掌面接触时,首次对转移的总铁量以及各价态下的铁量分别进行测定,并初步探讨了其转移机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第四,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将印痕反映出的持枪(工具)方式作为对案件性质判断的新的切入点。(www.xing528.com)

除了上述研究成果之外,本书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内容需要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一,除了Lab色彩模式外,还应考虑建立其他显色效果数据化的评价体系,以更客观、更准确地综合评价各显色剂的显色效果。

第二,为避免在手掌面上直接喷洒而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还应继续改进铁质和不锈钢客体遗留印迹的转移显色方法,如寻找更多的转移客体。

第三,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手掌面上铁组分转移机理的相关研究,构建一个融合痕迹学、化学以及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模型,以便此套显色方法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第四,开发合成其他种类的亚铁灵试剂,使其不仅显色效果好,而且灵敏度高,如2,4,6-三[2-(4-对苯磺酸基)-吡啶基]-1,3,5-三嗪(简称TPPTZ)等,并尽量降低其生产成本,以便于推广应用。此外,还应继续探索适用于铜质、铝质、镍合金等金属客体遗留印迹的显色试剂及方法,并期望配置一种多功能显色剂,通过喷洒操作,可成功显现皮肤上各种金属客体的遗留印迹,实现各金属客体遗留印迹的联合检测,将是笔者未来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