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需求与个体差异:关于人的道德创造与发展

道德需求与个体差异:关于人的道德创造与发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每个个体社会存在的状况不同,教养不同,修炼功夫不同,道德素质不同,个体道德需要的水平、层次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人的道德创造性、积极性,总是在满足自身迫切的内在的道德需求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道德需求与个体差异:关于人的道德创造与发展

道德需要是指个体作为道德生活主体,对确立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实现一定社会道德价值的心理欲求和心理期望,以及在道德上实现自身人格尊严、人格价值和人格完善的心理欲求和心理期望,它本质上是与个人的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基本需要相联系的对一定道德价值的精神需要。

人是现实的自然存在物,当然有各种自然需要。但人最本质的存在是社会存在,最根本的需要是社会需要。正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满足自然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高级道德需要。

个体道德需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国传统的道德哲学把行仁义作为人之为人的、首先第一位的、内在自觉的需求,把有没有这种自觉的、强烈的内在需要作为人禽之别的道德是非的判别标准。因此,担当道义、除暴安良、履行家庭和社会义务,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公正与公德,帮助他人,尊老敬贤,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修养自身等等,都是道德个体发乎内心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精神需要,较之饮食男女的需要更加迫切和自觉,由此获得的愉悦、满足,更加惬意和快乐。(www.xing528.com)

道德需要在个体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表现为:首先,个体道德需要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是相辅相成的。道德需要是通过欲望、动机、情感表达出来的,它受到道德认知与道德意志的制约,同时又是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的转化或积淀。在一定意义上,它反过来也制约着上述其他道德要素的生成和发展。例如,某人求善的需要不迫切,或者需要的层次很低,那就会限制道德的知、情、意诸方面的畅达。由于每个个体社会存在的状况不同,教养不同,修炼功夫不同,道德素质不同,个体道德需要的水平、层次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培养与提升个体对于善的需要,可以促进个体内在道德意识诸要素的整体发展与个体道德的形成。其次,个体道德需要达到的程度,不仅是衡量个体道德水准的指示器,而且也从一定侧面标志着整个社会对于善的需要的水平与程度,因此也是衡量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指示器。换句话说,社会对于道德需要到了什么程度,总可以从不同个体身上反映出来:不同个体对于道德需求的增强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第三,个体的道德需要是激发个体的道德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种动力。人的道德创造性、积极性,总是在满足自身迫切的内在的道德需求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集体需要转化为个人需要不是一个单向的,被动的过程。从个体道德发生学上,我们看到个体道德行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活机制,不仅在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理想方面,更是在“需要”的满足与“新需要”不断产生的历史活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