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格印经院:首屈一指的印经院之一

德格印经院:首屈一指的印经院之一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格印经院的藏语简称为德格巴宫。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又称“德格吉祥智慧院”,是三大印经院之首。德格印经院自创立之日起就规定,每个雕版工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从书写到刻制完毕的全过程中,总共要经过12次校对。忙碌的工作现场印刷经幡的工人,依然坚持传统工艺手工操作德格印经院坐北朝南,环境幽静,红墙金顶,巍峨壮观,是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

德格印经院:首屈一指的印经院之一

德格印经院,环境幽静,红墙金顶,巍峨壮观,是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

德格印经院仍然保存着古老齐全、完整规范的印经工序

德格是川藏北线(国道318)在四川境内最西边的一个县,海拔3260米。与西藏仅一江之隔,由此过了金沙江就到了西藏的昌都。德格虽然偏远,却很热闹,县城虽然不大,生活设施却很齐全。著名的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县城所在地更庆镇的半山坡上。德格印经院的藏语简称为德格巴宫。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当时的德格第十二代土司曲杰·登巴泽仁,开始修建印经院,几百年来,又经过历代不断完善,形成了现在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又称“德格吉祥智慧院”,是三大印经院之首。(另外两处分别是拉萨布达拉宫印经院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不仅仅是印刷厂,它还是藏文文献档案馆、康藏文化博物馆、学术文艺交流中心,被称为雕版印刷技术的活化石。藏文古代文献数量极其丰富,而德格印经院储藏的藏文文献占全部藏文文献的三分之二以上。德格印经院收藏的木刻老经版近23万块,旧画版376万块,印版总量在27万块以上。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印经院的外墙

存放雕版的仓库

这里仍保存着古老齐全、完整规范的印经工序。德格印经院自创立之日起就规定,每个雕版工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从书写到刻制完毕的全过程中,总共要经过12次校对。刻好的经版经校对无误后,放进酥油锅中浸泡一天,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须熬水清洗,晾干后方可入库备用,经过这样处理的经版,才能历经百年不腐不裂。印经用的墨汁,现在都是成都的产品。传统方法生产的藏墨是用大杜鹃树的树皮烧制而成。印经用的纸张就更讲究了,原料取自一种名叫“阿交如交”的草的根须,有微毒,生产出来的纸,虫不蛀,鼠不咬,经久不坏。根须分内、中、外三层,可分别制成三种质地不同的纸张,中层造的纸质地细腻,颜色略白,为德格土司公文专用纸;内层和外层合造的纸是二等纸,是印经院的主要印刷用纸;三层合造的纸质地较差,一般用于包装和印刷龙达(风马旗)。印经院所印藏文典籍,除在国内外销售外,还远销印度、尼泊尔、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www.xing528.com)

忙碌的工作现场

印刷经幡的工人,依然坚持传统工艺手工操作

德格印经院坐北朝南,环境幽静,红墙金顶,巍峨壮观,是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一楼有经堂佛像,二楼三楼是经板库、纸库、洗板平台、晒经楼和裁纸齐书室,楼顶四角竖有经幡,十分壮观。

印经院四周有通道,每天凌晨开始,围绕印经院围墙转经的人群络绎不绝,形成了一个以顺时针方向涌动的漩涡,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一条通往山腰的寺前小路上,坐落着一排高大的佛塔,气势非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