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陝、甘、青一帶出土玉器總觀

陝、甘、青一帶出土玉器總觀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國的陝、甘、青一帶,是國內最早開展田野考古的地區,以甘肅為例,從1923年起,已發掘了馬家窰、半山、齊家坪等遺址。未見琮、璧、玉禮器。此址為齊家文化據以命名的典型遺址,出土器物中有較多璧和琮。歸納上列現象,甘青一帶出土玉器的概況是:大地灣一期未見玉器,仰韶至馬家窰文化中常見玉生產工具斧、錛、鑿、鏟與飾件珠、管、墜、鐲。到了齊家文化出現並盛行璧、琮、刀、鏟、璜等玉禮器。

陝、甘、青一帶出土玉器總觀

中國的陝、甘、青一帶,是國內最早開展田野考古的地區,以甘肅為例,從1923年起,已發掘了馬家窰、半山、齊家坪等遺址。因此古文化的序列已經比較清楚,它們是秦安的大地灣一期—仰紹文化的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石嶺下類型—馬家窰文化的馬家窰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大致齊家文化已進入銅石並用時期。這一地區出土玉器的概況:

在秦安大地灣遺址,經多次發掘,揭開的面積已達數千平方米,遺存包含大地灣一期、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石嶺下類型以及馬家窰類型。發現了房基、陶窰、灰坑、墓葬等。在大地灣一期中未見玉器,在半坡至馬家窰類型中,見環、墜等玉石飾件。未見琮、璧、玉禮器。[357]

天水師趙村遺址,發掘了5370平方米,清理了房址36座、窖穴49個、墓葬19座。遺存分七期,前六期與大地灣相似,第七期屬齊家文化的早期階段。發現玉器十餘件,器類以玉璜數量最多,次為璧、環、琮,主要出於地層中,只有個別見於房址和墓葬。[358]

在永昌鴛鴦池墓地,清理了189座墓葬,年代分三期,早期墓由半山類型向馬廠類型轉變期,中期墓屬馬廠類型中期,晚期墓處於馬廠類型晚期。在上列墓中,除玉石生產工具、綠松石鑲嵌飾片與石珠等外,未見璧、琮等禮器。[359]

其他如古浪的老城遺址和高家灘遺址,康樂的邊家林墓地都經試掘,清理了灰坑,居住面和墓葬,也屬馬廠類型,在遺物中同樣未見玉石禮器。[360]

在永靖秦魏家齊家文化墓地,發掘了1011平方米,清理了138座墓葬,出土的玉器除了綠松石珠以外,有石璧5件,其中2件出於墓內,另3件未說明出處。當出於地層,年代處於齊家文化的中期。[361](www.xing528.com)

武威皇娘娘台遺址,經多次發掘主要屬於齊家文化晚期,以第四次發掘為例,清理了齊家文化墓葬62座,出土玉璜5件,綠松石珠32枚,在其中24座墓中出土玉石璧264件,每座少者1件,最多達85件。[362]

在永靖大何莊遺址,發掘了1589平方米,發現了居住遺跡和窖穴,清理了齊家文化墓葬82座,出土物中玉石飾件不多,未見玉石璧琮,但出土骨璧21件,器形均很小,形似扁平紡輪。[363]

此外,已經發掘有琮、璧等出土,但尚未發表發掘報告或簡報的還有:廣河齊家坪遺址。此址為齊家文化據以命名的典型遺址,出土器物中有較多璧和琮。[364]青海同德縣宗日遺址,在齊家文化層內,見長方形帶孔玉刀和玉壁。[365]至於調查徵集所得已經發表的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1976年收集到一批玉禮器,有鏟、璋、長方多孔刀、牙璧、鉞和璜及人頭雕像等,據調查者了解,應出於石板墓內,不是新石器時代遺物,其年代大致晚於客省莊二期而早於偃師二裡頭早商文化。[366]

延安蘆山峁遺址,1981年收集到一批玉禮器有壁、琮、牙璧、鏟、錛、斧、長方形多孔刀,以及璜、笄、鐲和1件良渚型的角尺狀石犁等。[367]其年代有的與石峁採集一致,而帶獸面紋的琮及石犁則略早,與山西襄汾陶寺晚期墓葬相近。

歸納上列現象,甘青一帶出土玉器的概況是:大地灣一期未見玉器,仰韶至馬家窰文化中常見玉生產工具斧、錛、鑿、鏟與飾件珠、管、墜、鐲。到了齊家文化出現並盛行璧、琮、刀、鏟、璜等玉禮器。而且是璧、璜多,琮、刀較少,璋未見。所以習稱的華西璧、琮、刀與璜,可以更確切地稱為齊家文化玉禮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