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殷墟方尊的连接方式及镴焊的研究

关于殷墟方尊的连接方式及镴焊的研究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种可能是类似于镴焊的方式,在器壁上预铸凸榫,将兽首套在凸榫上,从兽首器座的两孔向空腔内倒入熔融的焊料,凝固后即与器体连接。殷墟郭家庄M160出土的方尊、亚醜方尊及长子口墓出土的方尊都有非常类似的形制,附件的连接方式也很相像,虽然尚不能确定其是否采用了镴焊的方法,但无疑这一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关于殷墟方尊的连接方式及镴焊的研究

使用低熔点焊料进行焊接比较确定的实例在春秋战国时期。郭宝钧指出春秋时期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壶的双耳和匜鋬,是分别铸造后再用低熔点焊料焊接的方法制作的。他还指出这种分铸焊接的方法是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方法[34]。华觉明指出,这一技术的开端可能比上村岭虢国墓地要早一些。但这种方法何时出现,是否可以早到商周时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因为此时人们对铜、锡、铅的冶炼及合金配制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长期的实践,从技术上是没有太多难度的。

M160所出的一对方尊(图6-68,彩版七:1),尊上附饰的4个象首和4个龙首没有与器身铸在一起,而是在器物的相应位置铸出圆榫,将事先铸好的空心兽头套上(图6-69)。兽头底座的尺寸比圆榫大很多,在每个兽头底座上各有相对的两穿孔。肩部凸榫的制作应该是在相应的范块上留有圆孔,铸后成为凸榫。方尊肩头中部的范清晰可见预铸凸榫的位置,垂直下方是中部的扉棱,并成为分范的界面(见图6-47)。

图6-68 亚址方尊(M160∶128)

(引自《中国青铜器全集·商3》,图版一一一、一一二)

图6-69 亚址方尊肩部的凸榫与兽头

参与修复的同志告知出土时在圆榫和兽头底座间的空隙中缠绕有大量的黑色纤维状物质,但在修复时被去除了,所以现在看到的兽首是松弛地挂在榫上。因此,推测这两件器物兽首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机械的连接,使用某些物质塞紧空隙,两孔之间穿入用于固定的销子。另一种可能是类似于镴焊的方式,在器壁上预铸凸榫,将兽首套在凸榫上,从兽首器座的两孔向空腔内倒入熔融的焊料,凝固后即与器体连接。这种方法显然比分铸法要简便,兽首可以先做出,无需二度设置浇口。由于方尊M160∶128填充于圆榫和兽头空腔的灰黑色物质已经被去除,已无法检测是否是低熔点焊料,因此还需检测兽头内壁、凸榫表面、方尊肩部等相应部分的成分,看是否与器身主体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图6-70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亚醜方尊

(引自《故宫商代青铜礼器图录》,图90)(www.xing528.co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件亚醜方尊,造型和附饰均与M160所出方尊非常类似[35]。均为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肩中部有四个双角分叉的龙首(图6-70)。象首的底座覆压在肩部的纹饰上,边界清晰可见,明显可以看出是象首单独铸造后又用某种方式连接在器身上,而非常见的后铸铸接(图6-71)。它很可能与M160所出方尊采用了类似的连接方式。亚醜方尊被认为可能出土于山东益都苏埠屯晚商墓地[36]

图6-7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亚醜方尊肩部兽头

(引自《故宫商代青铜礼器图录》,图90,d)

图6-72 太清宫长子口墓方尊

(引自《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彩版四七)

周初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的方尊(图6-72)也具有类似的形制和兽首连接方式,研究者认为使用了灰色的焊料,但未经检测[37]

郭家庄M160和苏埠屯商墓以及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有非常多共性,研究者认为长子口墓的墓主可能原为东夷人后裔,受商王册封在鹿邑一带,商亡后又被周封于此。或者原为殷人,臣服周后,被派往鹿邑做镇守一方的高级将领[38]

殷墟郭家庄M160出土的方尊、亚醜方尊及长子口墓出土的方尊都有非常类似的形制,附件的连接方式也很相像,虽然尚不能确定其是否采用了镴焊的方法,但无疑这一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被确定是殷移民墓地,它也许继承了这一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应用并不普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