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周微刻甲骨文之谜——中国卷:人类未解之谜

西周微刻甲骨文之谜——中国卷:人类未解之谜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岐山县发现了西周甲骨文,它们大都是3000年前周文王晚年到周康王初年的遗物。其中有一片卜甲的面积仅2.7平方厘米,上刻细如发丝的甲骨文字共30个。雕刻之谜2002年,陕西宝山村商代遗址烧烤坑出土了一枚距今3000多年的铜针。有人认为,它就是当时人微刻甲骨文用的工具。据专家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多是周与商王朝的关系、商王狩猎及占卜之类的事情。

西周微刻甲骨文之谜——中国卷:人类未解之谜

197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岐山县发现了西周甲骨文,它们大都是3000年前周文王晚年到周康王初年的遗物。这些甲骨文所记的很多内容是以前发现的古文字中所没有记载的,极为珍贵。这批甲骨文共293片,上面锲刻的文字非常小,借助五倍以上的放大镜方可辨认。其中有一片卜甲的面积仅2.7平方厘米,上刻细如发丝的甲骨文字共30个。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文字是怎么刻上去的?

雕刻之谜

2002年,陕西宝山村商代遗址烧烤坑出土了一枚距今3000多年的铜针。针首又尖又细,末端有一个微小的针鼻,针孔直径只有0.1厘米,做工之精让现代人也为之惊叹。有人认为,它就是当时人微刻甲骨文用的工具。当然,这也只是猜测,没有确定的根据。

占卜兽骨 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人们在占卜和祷告时,会把问题和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记录,这就是甲骨文的来源。

那么在没有放大镜的西周时期,人们怎么能刻出那么小的字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患有某些眼疾的人,如中心性网络膜炎晚期等,看东西会比实物大好几倍。也许西周时期也有人得了这些病,恰好能胜任微雕的任务。据说在美洲丛林中,有个原始部落的人能够用肉眼看到人造卫星,所以,远古人类比现代人视力要好得多也说不定。(www.xing528.com)

甲骨文书法 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了甲骨文明显的形象特征。

用途之谜

那么,当时的人们刻这么小的甲骨文干什么用呢?据专家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多是周与商王朝的关系、商王狩猎及占卜之类的事情。这些内容之所以要微刻是因为关乎“军事机密”。周人在灭商之前必须进行长期的准备工作。除了发展势力,访贤任能,研究周与商的关系,对商王行踪进行侦察记录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记录属于国家机密,所以需要微刻。

当然,这一切还都属于猜测,古人到底是怎么完成微刻这一精细工作的?微刻甲骨文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这些问题至今都尚无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