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牙形刺:特征、数量和地质计时器

牙形刺:特征、数量和地质计时器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取牙形刺,通常以石灰石溶液中加入15%的醋酸。牙形刺数量最多而形状变异最大的时期是在泥盆纪,到泥盆纪以后,牙形刺开始在数量上减少,形体变化亦随之降低。每一组连续不断的地层,都有各层的特点,可由不同的牙形刺组合体或牙形刺加以对比鉴别,牙形刺系列便成为诸地层的参考标准。于是,牙形刺成了一种准确的地质计时器。

牙形刺:特征、数量和地质计时器

浑江拗陷煤盆地的太原组产牙形刺及海百合茎。郎嘉彬在磐石县城北3千米磨盘山石炭系地层中,采得牙形刺化石。1984年李东津在鹿圈屯组上部发现有牙形刺化石,确认属寿山沟组剖面时代下二叠世。在大河深组上部也发现有牙形刺化石。

获取牙形刺,通常以石灰石溶液中加入15%的醋酸。牙形刺不溶于醋酸而聚于溶液的残滓中,人们将残滓冲洗、晾干,再放入诸如三溴甲烷之类的重流体中,牙形刺即从中渗出,现了牙形。而一般不溶于酸的矿物质则浮在液体表面上。小体型的鱼的牙更微小,研究“牙形刺”要在高倍率的双目显微镜下观察,1980年,发现的完整的牙形刺化石标本,科学家慢慢揭开它们的秘密。

最古老的单锥形的牙形刺产生于寒武纪早期;复合型的牙形刺出现于奥陶纪,而到志留纪时则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牙形刺的种,有单锥型、棒条型和叶片型。牙形刺数量最多而形状变异最大的时期是在泥盆纪,到泥盆纪以后,牙形刺开始在数量上减少,形体变化亦随之降低。在三叠纪末期(距今2.05亿年)全部灭绝。

图66 牙形虫复原图

完整的牙形动物非常罕见。它们身体柔软没有硬骨,能保存下来的只是一些小于1毫米,类似脊椎动物牙齿的磷酸盐质成分。它们与现代的七鳃鳗(俗称八目鳗)很相似,牙形刺拥有数排连锁的圆锥状利牙,它们能像钉耙一样将猎物吞入口中。两侧对称,肛门后位,有尾鳍、背鳍,并有鳍条,有两个大眼睛,有肌节和脊索。它利用这些“牙齿”来追捕和磨碎猎物。(www.xing528.com)

图67 牙形剌化石

黑色页岩及石灰石中所含有的牙形刺数量特别多,在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种被发现。

各种牙形刺进化速度很快,随着地质年代的推移,它们在形状上有很多细部会发生变化,奥陶系有公认的牙形刺地层带10个;志留系12个;泥盆系30个;石炭系12个;二叠系8个;三叠系22个。每一组连续不断的地层,都有各层的特点,可由不同的牙形刺组合体或牙形刺加以对比鉴别,牙形刺系列便成为诸地层的参考标准。于是,牙形刺成了一种准确的地质计时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