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继业:中华英雄故事集

杨继业:中华英雄故事集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继业战功卓越,所向披靡,在当时号称无敌将军。刘继业归宋后恢复杨姓,驻守于代州。人们给杨继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这以后,杨继业一直在北部对契丹进行备战。杨继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忌。等了一天,得不到杨继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杨继业身负重伤数十处,力尽被俘,绝食三日而壮烈牺牲,享年59岁。

杨继业:中华英雄故事集

5.“无敌”将领杨继业

杨继业(约932—986年),本名杨重贵,又名杨业,原籍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宋史》记载为山西太原人。宋朝名将、军事家。其父杨信,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杨信趁五代混乱时,占据麟州“自为刺史”,由于时局动荡,先后臣附于后汉、后周。杨信有两个孩子,长子杨重贵,也就是杨业,次子杨重训。

图5 杨继业雕像

杨信归附后汉时,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杨业到太原,后来杨信投靠后周,杨业留在了太原,辅佐北汉世祖刘崇,年少英武的杨业很受刘崇的看重,他收杨业为养孙并赐姓刘改名继业。这位名震关内外的名将,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20多岁便入仕太原的北汉政权,先担任保卫指挥使,后来因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刘继业战功卓越,所向披靡,在当时号称无敌将军。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功勋却淹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记载了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以刘继业失败告终。当时,宋太祖已经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刘继业便向北汉皇帝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在《续资治通鉴》中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后来,北汉战败,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刘继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刘继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劝降。见到皇帝派来的劝降使者,刘继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责问刘继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最大的强敌是辽国。

投降宋朝后,宋太宗深知刘继业威名,就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受潘美节制。刘继业归宋后恢复杨姓,驻守于代州。公元980年,辽国派了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那时候,杨继业(即刘继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杨继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后面响起一片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像猛虎冲进羊群一样,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又弄不清后面来了多少人马,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哪儿还抵挡得了,纷纷向北逃窜。杨继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还杀死了一名辽国贵族,活捉了一员辽将。此战宋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许多战马甲械,这就是雁门关大捷。杨继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后来甚至有了一旦辽国见到杨继业的旌旗,便立刻退兵的轰动名声。人们给杨继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这以后,杨继业一直在北部对契丹进行备战。

杨继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忌。有人给宋太宗上奏章,说了杨继业许多坏话。宋太宗因为正要依靠杨继业,所以对那些奏章不予理睬,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继业。杨继业见宋太宗这样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动。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十二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国政局变动,正好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杨继业则担任潘美的副将。

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美、杨继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是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因粮草不济逐渐落后,中路军田重进因为种种原因随后也被辽军击溃,本来大好的局势就这样荡然无存。宋军败局已定,宋太宗于是命令各路宋军撤退。但潘美率领的西路军却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

潘美、杨继业接到命令,就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此时,辽军已经占领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兵势很猛。杨继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延缓敌军进军速度,掩护军民撤退。(www.xing528.com)

监军王侁反对杨继业的意见,说:“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看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也好让敌人见了害怕。”杨继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做一定要失败。”王侁带着嘲笑的口吻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

杨继业并没有跟他一般见识,只是说:“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现在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杨继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一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效国家。现在大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继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他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继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到了陈家峪,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儿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杨继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得不到杨继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继业抢了头功,便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得知杨继业兵败,便率军从另一条小路逃跑了。

杨继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转身跟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军越来越多,杀到后来,杨继业身边仅剩百十来个士兵,他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继业浴血奋战的情景,感动得都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他。最后,兵士们全部战死了,杨继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继业身负重伤数十处,力尽被俘,绝食三日而壮烈牺牲,享年59岁。临死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继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效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

杨继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难过。杨继业死后,宋太宗连削潘美三级,将带头逃跑并且设计陷害杨继业的王侁流放金州。

杨继业是北宋著名的抗辽将领,杨家的故事被后世改编成了很多故事,《杨家将》就是其中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