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泽华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反思中国政治与思想世界

刘泽华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反思中国政治与思想世界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连江刘泽华先生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一书中用一个浅显的妙喻揭示了皇权的本质。刘先生的这个比喻对我正如北斗星之于一个独自夜行的人。我读刘先生的著作,记住两个要点:一是行政权力支配社会,二是皇权绝对控制行政权力。但是我能对中国政治达到一定程度的自觉,确实是因为我用心研读了刘先生的著作。后记作为刘先生的私淑弟子,我本来没有资格参与庆祝先生八十华诞。

刘泽华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反思中国政治与思想世界

连江(香港中文大学

刘泽华先生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一书中用一个浅显的妙喻揭示了皇权的本质。象棋之为博弈,是因为规则,诸如“马走日,象走田”。中国象棋有帅无王,因为中国的皇帝不受规则约束,有了皇帝则不成棋局。引申开来,政治是权力的博弈,皇权之为皇权,在于它可以不受任何规则制约。在其终极意义上,皇权是任意制定规则、任意解释规则、任意执行规则、任意改变规则的权力。掌握皇权的人不行使终极皇权时,政治是有规则的博弈。一旦掌握皇权的人行使终极皇权,就如同棋盘上出现了一个威力无边、任意行走的棋子,政治就成了任何手段都可以采用、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任何结局都可能出现的战争。掌握皇权的人出于或内或外的原因并不总是行使其终极皇权,所以皇权不失为人类政治的一种方式,优于无规则的战争状态。但是因为没有可靠手段保障掌握皇权的人不行使其终极皇权,所以皇权不是人类政治方式的最佳选择,更不是唯一选择。

刘先生的这个比喻对我正如北斗星之于一个独自夜行的人。我半路出家从事政治学研究二十年,最关心的问题是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因而公民权利与终极皇权是两个极端,构成辩证法意义的矛盾两极,居于其间的是行政权力。我读刘先生的著作,记住两个要点:一是行政权力支配社会,二是皇权绝对控制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支配社会,讲的是官权对于平民的生杀予夺的绝对性。皇权对行政权力的绝对控制,讲的是执掌皇权的皇帝或代理皇帝对大臣官吏生杀予夺的绝对性。逻辑上,两种绝对性不兼容;现实中,两种绝对权力关系塑造出双重政治人格。臣对君,卑躬屈膝,似乎是绝对的奴才;臣对民,作威作福,着实为绝对的君主。这双重人格是不稳定的,靠纯粹的实力维系不住。于是君主的谋士们想出各种驾驭臣下的权术。与此同时,他们也想出各种对付君主的方略。结果,宫廷政治将阴谋与权变发展至极致,官场成为共谋与陷害的舞台。平民也往往逃脱不了这双重政治人格。有时出于幻想,有时出于策略,有些平民觉得自己离皇帝更近,比皇帝挑选的大臣更忠于皇帝,更有效忠能力,有的甚至觉得自己比皇帝更明白皇帝的利益,更有能力鉴别大臣对皇帝是否忠诚,于是产生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维惯性,以至于相信皇帝会容忍平民替天行道,甚至期待皇帝奖赏对天下兴亡负责的匹夫

读刘先生的著作,轻松不起来,对照现实,往往感到沉重的荒诞。终极皇权看起来绝对安全,但这绝对安全以臣下和平民的绝对不安全为基础,至多是短暂的,终究是虚幻的。终极皇权对于身处皇位的人,像一剂可以令其瞬间进入极乐世界的仙药。不过,这仙药如同可卡因,药力短暂,一用就成瘾,一成瘾就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这终极皇权病并非中国人独有,欧洲人也曾深受其害,不过他们找到了良药,虽然不能根治,但可有效控制。其中一味药是君主立宪。让君主服从自立的宪法,是让君主从虚幻的绝对安全走向现实的相对安全。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君主立宪一方面限制了君权,另一方面也保全了君主。曾有史学家批评康有为晚年从提倡变法变为保皇派,似乎这是退步。实际上,这是对康有为的误解,因为君主立宪的本意之一就是保皇。限制君权成了历史潮流之后,面对这潮流,顺应的君主保全了,不顺应的灭亡了。于是发展出宪政。从其历史根源看,宪政首先是让掌握政治权力的人摆脱无规则的政治战争,进入有规则的政治竞争。

我的古文水平不够,不能读懂先生的全部著作,当然更不敢保证没有误读先生的著作。但是我能对中国政治达到一定程度的自觉,确实是因为我用心研读了刘先生的著作。(www.xing528.com)

后 记

作为刘先生的私淑弟子,我本来没有资格参与庆祝先生八十华诞。但是我在特殊年代得以接近先生和师母,先生与师母的关照让我忍过看不到出路的时期。先生的欣赏与期待一直是我不懈怠的动力。还有,在南开大学的非官方档案中,或许还能找到我是先生外甥的记录。首都的天是灰暗的,窗外是让人烦躁的车流噪音。然而静坐片刻,在记忆的仓库中就随手找出一块珍宝,稍加品鉴,居然成此短文,庆幸自己富有之余,对赐我无数珍宝的先生愈加感恩莫名。

2014年7月2日下午于北京诺富特三元酒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