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虎钤经》:采孙子、李筌之要,撮天时地事之变

《虎钤经》:采孙子、李筌之要,撮天时地事之变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虎钤经》是宋代的一部系统阐述军事理论的兵书。于是,经过4年努力,终于编写出了《虎钤经》这部“上采孙子、李筌之要,明演其术;下撮天时地事之变,备举其占”的军事著作。《虎钤经》片段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天、地、人的关系问题占有重要位置,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纵观《虎钤经》全书,集中体现了以下6个方面的军事哲学思想:

《虎钤经》:采孙子、李筌之要,撮天时地事之变

《虎钤经》是宋代的一部系统阐述军事理论的兵书。主要依据《孙子兵法》和唐人李筌所著《太白阴经》,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对天、地、人在军事领域中的作用,阐发了不少新的见解。

此书作者许洞(约976~约1017),字洞天(一作渊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咸平三年(1000)进士。历任雄武军推官、均州参军、乌江县主簿等职。他自幼习练武艺,并刻苦学习文化,尤其是精通《左传》。在研读兵书中,他感到《孙子兵法》中所隐藏的道理过于奥妙和精深,后人研读起来很难通晓其中的用意和作用;而李筌的《太白阴经》,在论心术时秘而不言,谈阴阳又散而不备,后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且很难把握其精神实质,便决心吸收《孙子兵法》和《太白阴经》中的重要思想,将孙子和李筌的重要军事哲学思想和作战谋略法则与现实的变化联系起来,突出实用性,编写成一部集通俗性和实际操作性于一身的军事著作。于是,经过4年(1001~1004)努力,终于编写出了《虎钤经》这部“上采孙子、李筌之要,明演其术;下撮天时地事之变,备举其占”的军事著作。全书共20卷,210篇,约15万字。前10卷论述实际用兵问题,后10卷涉及面较广,论述较杂。

《虎钤经》片段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天、地、人的关系问题占有重要位置,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古代的军事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而古代兵法在中国哲学史上又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必然影响到军事哲学领域,因而中国的古代兵法,大都是注重道、理的哲学、兵事统一体,有的军事著作实际上也是哲学著作。但古代兵法又有其固有的历史轨迹和明显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天、地、人的关系上。对宗教神灵,对天的意志持否定的态度,比较注重于人的作用。这是因为战争是两军的生死搏斗,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有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它迫使指挥战争的人,必须尽量客观全面地认识双方情况,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是最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www.xing528.com)

《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作者认为,用兵离不开天、地、人,而要充分发挥天、地、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加以“随用”。然而,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其中,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违天时,逆地利”,只要“大将深谋沉毅,部伍精肃”,这样的军队仍然是不可击的。这就大大发展了《太白阴经》“地势所生,人气所受,勇怯然也”的思想,明确提出天时地利只是战争胜负的条件,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指导战争的人。在论述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的同时,作者尤其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将帅除了具有能谋善断、严于执法的指挥才能外,还要具备“去私循公”和“持身以礼、奉上以忠、忧乐与士卒同”的道德品质,以及“纳谋而能容”的修养和“明今鉴古”的洞察力。在用兵的方法上,《虎钤经》强调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换,即“用兵之术,知变为大”,“机正则泰,机乱则否”,提倡灵活多变,随机应变,反对墨守成规,死板呆滞。这些思想无疑都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军事辩证法。

纵观《虎钤经》全书,集中体现了以下6个方面的军事哲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