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地区汉代画像年代和总体特征分析

重庆地区汉代画像年代和总体特征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沙坪坝市一中石室墓画像石棺元兴元年、江津长沟崖墓群M3延熹二年和云阳景云碑熹平二年三例外,重庆地区汉代画像普遍缺少明确的纪年材料,因此仅能借助于比较研究对时代进行大体判断。

重庆地区汉代画像年代和总体特征分析

除沙坪坝市一中石室墓画像石棺元兴元年(105年)、江津长沟崖墓群M3延熹二年(159年)和云阳景云碑熹平二年(173年)三例外,重庆地区汉代画像普遍缺少明确的纪年材料,因此仅能借助于比较研究对时代进行大体判断。渝西地区的汉代画像以画像石棺为代表,根据与之联系紧密的墓葬形制、随葬品、画像布局与题材等,可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东汉中期(78~145年)重庆汉代画像发生发展的阶段,总体数量不多,以画像石棺为主,画像砖、画像石较少,在画像布局上相对随意且有较多的余白,相互间缺乏协调和统一,部分画像的技法为线刻,画像砖墓仅一例,其中“羲和”画像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东汉晚期(146~220年)是鼎盛期,目前发现的大多数汉代画像均在这一阶段,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画像石棺形成了围绕双阙、凤鸟、伏羲女娲的核心布局,崖墓画像大量出现但仍显散乱,石阙左青龙、右白虎的总体布局已经形成,在雕刻技法上进一步发展为了平钑减地,成为这一阶段画像制作的主要技术手段。蜀汉至西晋期(221~290年)是衰落期,这一阶段的墓葬与东汉晚期较难区分,因此可明确的数量不多,主要有画像石棺和画像石两种类型。在画像石棺上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画像十分简单,画像石棺仅在两端装饰画像;另一种是画像十分繁复密集几乎找不到余白,但在内容上较为混乱和随意,甚至出现较多的谬误,有别于东汉晚期庄重、大气的总体风格。在画像石上均是零星点缀于墓壁,相互间缺少呼应,在制作上相对简单粗糙。(www.xing528.com)

若从总体上去考察三个阶段画像的演变趋势,在数量上,目前发现的材料主要集中在鼎盛期,其余两个阶段的画像数量均较为零星;在类型上,发生发展期以画像石棺居多,鼎盛期进一步出现了石阙、崖棺、画像石、石阙、碑刻等载体,但仍保持了画像石棺的主体地位,衰落期则为画像石棺和少量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上,发生发展期的画像总体上缺乏统一,在鼎盛期基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布局,衰落期画像的谬误性和随意性大大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