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常时间管理的应用策略和技巧

日常时间管理的应用策略和技巧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间管理听起来复杂,其实很多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已经有基础的时间管理经验了。比如在教两岁到两岁半的孩子“数数”时,不少父母都会指着墙上的钟表,或者指着手机上的时间,告诉孩子,现在是中午12点,我们该吃饭了,现在是晚上9点,我们该睡觉了,这就是基础的时间管理。和孩子一起数数,一共有多少小格子?

日常时间管理的应用策略和技巧

时间管理听起来复杂,其实很多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已经有基础的时间管理经验了。

比如在教两岁到两岁半的孩子“数数”时,不少父母都会指着墙上的钟表,或者指着手机上的时间,告诉孩子,现在是中午12点,我们该吃饭了,现在是晚上9点,我们该睡觉了,这就是基础的时间管理。

一开始,孩子们会搞不清楚时间的多少概念,比如不明白是9点更早些,还是8点更早些,因为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还没有充分了解时间的顺序关系,在他们意识到9比8大之后,有可能会认为9点比8点大,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们树立时间的顺序关系。

除了可以给孩子制作一个玩具钟之外,在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个真正的闹钟,让孩子体会到闹钟的乐趣。

有趣的“闹钟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时间的流逝。

比如买一个多功能的多组闹钟,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闹铃响的各个时间,比如半小时后响一次,提醒孩子该去进行某项活动了;再比如上午12点响一次,提醒吃饭时间到了。如果闹钟有录音功能,那么不妨让孩子自己录制闹铃的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增加时间体验的趣味性,可以让孩子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利用一个闹钟,可以教会孩子将时间的概念延展到一天中,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时间观念,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不要以为,孩子分不清楚小时、分钟,就不会理解时间的概念。事实上,孩子对时间的认知,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强,有的孩子的时间观念就比较差,其实往往是家庭和家长言传身教的结果。所以,不管孩子问多少次“妈妈,什么是时间”,都要耐心回答,都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向孩子解释时间的划分。甚至可以从地球自转,以及围着太阳公转的角度,去解释一天时间的划分,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形成直观的概念。

作者安子也有孩子,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曾经有一次,看着西面就要落山的太阳,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喊:“太阳没有了,太阳没有了”。不要嘲笑孩子的无知,孩子还没有认知这个世界的时间规律和万物的运转规律,他并不知道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新一天会到来。

所以,多和孩子聊聊时间,一秒、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孩子才会逐渐认识时间,认识这个世界。

闹钟玩具示例:

仔细观察钟表,表盘上都有什么?

可以看到三个部分:数字、指针、表示刻度的格子

和孩子一起读出表盘上的数字,告诉孩子这些数字表示的时间。(www.xing528.com)

告诉孩子表盘上的3根指针各代表什么。

和孩子一起数数,一共有多少小格子?

让孩子了解表盘的主要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孩子能发现一共有12个数字,3根指针和60个小格子。

在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其中的运转关系:矮胖胖叫时针,高瘦瘦叫分针,最细的叫秒针。

时针走得像蜗牛一样慢,走一步是一个小时;时针走一个小时,分针转一圈,表示60分钟。

闹钟推算游戏示例:

在拨动闹钟玩具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推算时间,比如,问孩子,现在是1点,再过一个小时是几点?

如果孩子不知道,那么,可以直接拨动指针,让孩子明白分针行走的规律,明白60分钟就是一个小时,继而明白一小时之后是2点。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孩子学会推算时间,对时间的变化也就有了理性的认识。

在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后,要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这其实并不难,将所有的活动,增加一个时间概念,孩子就会逐渐明白时间和其对应的活动的关系,从而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比如告诉孩子,星期六爸爸妈妈不上班,可以带你去游乐场玩。你就会发现,孩子每天早上都会问:“妈妈,今天是星期几?”

再比如告诉孩子:下午幼儿园4点半放学,爸爸4点半去接你,然后5点到家,可以吃你最爱吃的杧果。这样,孩子就会将时间和具体的事件充分联系起来,也会对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感官上的认知。

孩子建立了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之后,不管进入幼儿园,还是上兴趣班,都可以较好地与老师的指令互动,能够充分理解老师的管理和安排,比如几点吃饭,几点睡午觉,或者我们自由活动10分钟……而如果从来没有进行过时间管理的训练,孩子在接受相对比较严格的时间要求时,就会感觉束缚,感觉不理解,甚至抵触。

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可以顺利进入幼儿园,更好地和同龄的孩子以及幼儿园的老师交流和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