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改革在游乐场中的体现

艺术改革在游乐场中的体现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兰亭、邵文滨等人分别带领的班社长期以游乐场作为演出阵地。本滩演出的幕表剧目的变化,也带来舞台艺术的改革。沪剧早期灌制的唱片由施兰亭、邵文滨发起成立的振新集在沪剧历史上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时间并不长,他们提倡的申曲称谓实际上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普遍应用,但作为滩簧艺人能第一次自发地把各处民间散班组织起来,加强团结,提倡改良,维护权益,实行自卫,其历史功绩应该肯定。

艺术改革在游乐场中的体现

振新集成立后,最突出的举措就是建议在行业中主动废演带有淫秽色情词句内容的剧目。这一行动大大改善了剧种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使种种诬陷不实之词和司法惩处手段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对第二代本滩艺人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主动的解脱。

施兰亭、邵文滨等人分别带领的班社长期以游乐场作为演出阵地。他们与其他戏曲剧种经常在同一场地献艺,既进行艺术竞争,又不乏接触和交流,从中学习吸收了不少东西,不再一味演出《卖桃子》《僧帽计》《借黄糠》这类反映市郊乡镇人物风情的老传统戏,而是进行横向借鉴,从评弹京剧和文明戏中改编移植了大量剧目,以适应城区市民新观众的欣赏要求。于是《珍珠塔》《玉蜻蜓》一类的弹词戏,《女侠十三妹》《火烧红莲寺》一类的连台本戏,逐渐占领了本滩舞台。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这类戏已成为本滩演出剧目的主流,几乎取代了花鼓戏时期擅长的对子戏、同场戏。

本滩演出的幕表

剧目的变化,也带来舞台艺术的改革。从进入游乐场起,各本滩班社就纷纷摒弃在茶楼书场不得不采用的坐唱形式,同时恢复了禁锢多年的男女合演。在表演上已不满足于仅仅运用过去“如意头”“链条箍”这些简单的程式,而是大大加强了表演的力度,开始注重角色情绪的交流和舞台场面的调度,同时绘制了厅堂、田野、房舍、闺房等各种软景,以根据不同剧情展示规定情景。正因为进行了这些改革,被人视为土包子的本地滩簧跟上了时代,逐渐洋化了起来,在上海滩终于站住了脚跟。(www.xing528.com)

沪剧早期灌制的唱片

由施兰亭、邵文滨发起成立的振新集在沪剧历史上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时间并不长,他们提倡的申曲称谓实际上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普遍应用,但作为滩簧艺人能第一次自发地把各处民间散班组织起来,加强团结,提倡改良,维护权益,实行自卫,其历史功绩应该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