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的内部圈层-高中地理优秀课例

地球的内部圈层-高中地理优秀课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板书设计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二、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高中地理优秀课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1.“地幔”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介绍了地球外部的大气圈、水圈的相关知识,本章将视野由地表以上转入地下,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地壳薄层。有关地壳的知识是本章学习的落脚点,首先应对地球内部有个概括性了解。

【板书】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

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

【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结论】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答:地震波)你知道其机理吗?

【讲析】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www.xing528.com)

【板书】略

【过渡】

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圈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

【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读图分析】

读课本第127页,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分层,配读本节课文文字。(做图)请学生设计一幅图:要求:

1图文对照

2表现出三大圈层结构及各层特征对比

3效果为文说明图,图表现文

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

学生做完图后,教师出示投影片,展示自己归纳的图表。

【难点讲析】(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

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

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

(2)内核为何是固体?

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

解析:①纵波在地下5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

②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5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

【总结】

对地壳结构的了解的目的是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从而站在地球系统的高层角度,认识和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从而与地球和谐共存,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

二、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