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灵渠渠首工程复原图

唐代灵渠渠首工程复原图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3兴安县志城郭图现据《广西兴安县灵渠渠首工程地形图》,唐代北渠口遗迹及明代严震直修堤记载,参考清代两平面及有关文献记述,综合、复原唐代灵渠渠首工程面貌,见图7-4。图7-4唐代灵渠渠首工程示意图从图7-4可见唐代铧堤顶高程213.2米,比秦代铧堤顶高程212.8米高0.4米。

唐代灵渠渠首工程复原图

由于马援扩建北渠所建的导流石堤已被冲毁,原坝已被冲成乱石堆。李渤为扩宽坝长有利于泄洪,把新建坝址移至东汉旧坝址下游的一侧。唐代渠首工程竣工面貌如何?唐代史书没有记载。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一书中,只有铧嘴的局部记述。元代有过修渠,但无其他记述。明代严震直修渠后刻石碑,记述了铧堤总长391.86米(见表9-1)。清代乾隆年间两广总督杨应琚《修复斗河碑记》上写道:“甲戌冬(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余阅旅桂林……亲临湘渡,夜以继日,谨绘图(见图7-2)缮摺,奏请兴修”。据此图,可知其大概面貌之一;又从清代道光十三年(公元1834年)版的兴安县志城郭图(见图7-3)可知其大概面貌之二。两个不同的渠首平面图,其中的共同之处是:有分水铧嘴,只是嘴尖嘴圆之别;北渠、南渠导流石堤各处南、北,远不相接。

图7-3 兴安县志城郭图(清道光十三年版)(www.xing528.com)

现据《广西兴安县灵渠渠首工程地形图》,唐代北渠口遗迹及明代严震直修堤记载,参考清代两平面及有关文献记述,综合、复原唐代灵渠渠首工程面貌,见图7-4。

图7-4 唐代灵渠渠首工程示意图

从图7-4可见唐代铧堤顶高程213.2米,比秦代铧堤顶高程212.8米高0.4米。为什么不做成两个铧堤(以下简称坝)顶一样高呢?一高一低之中隐藏着什么奥秘呢?原来唐代李渤吸取灵渠常受洪水冲崩渠堤,冲毁陡闸,以致“堤防尽坏”的教训,注意到渠道的进水口要关闸防洪;另外还注意到来往船只在洪水季节航过海洋河时,要经过两个坝前的水流和绕过铧嘴产生的牛轭形流态的航行安全问题。他把新坝建高0.4米,以示河水齐坝顶时为航船安全水位;河水溢过坝顶时为航船警戒水位,但航道尚可通航,要注意安全就是了;如当洪水溢流水深达0.3米时为危险水位(真正的危险水位尚无从考究,这里是从实际出发,举例说明而已),因为此时铧嘴已产生牛轭形流态,抛射洪流有冲翻船只的危险,两个坝前的行近流速也有吸走船只翻滚过坝的危险,尤其是秦代的坝顶溢流水深达0.7米,吸走船只翻滚过坝的危险性就更大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入渠水深增高0.7米,渠堤的余裕高度差不多没有余了,陡闸台顶也漫水了,不但航行不安全,渠道也处于洪水威胁之下,过坝水流不同的水位高度产生不同的溢流形态,把安全、警戒、危险的信息,形象地告诉船主和陡军(渠道及陡门开关管理人员),到危险水位时,渠道已关闸防洪,横渡海洋河也不安全了,航道渐不通航,请在指定的候航区内停泊,待洪水回落至警戒水位再继续前航。这就是坝顶一高一低的意图,决不是测量不准或施工误差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