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生活简史:科技塑造虚拟替身

未来生活简史:科技塑造虚拟替身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与我的兴趣或复杂的性格相去甚远。期间,她成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应该在下午五点前回家。整个谈话过程中,我妻子都认为是我在说话,而不是我预先变成到虚拟替身中的应答模式。我跟妻子说,她可是跟一个冷冰冰的虚拟替身打得火热,那家伙根本没有真实的性格。

未来生活简史:科技塑造虚拟替身

第一次了解大屠杀幸存者全息图时,我心中满是悲伤。并不是为格特难过,而是为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格特是可以永生的。那个会思考、有感觉的内在的他可能会随着肉身的腐朽而消失,但是未来的人们还是可以通过记录下来的他对那500个问题的回答来继续跟他交流。通过交互式动画技术,他可以针对任何相关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对未来的人来说,他会一直活下去,不是活在大家多变的记忆中,而是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每次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

那我呢?是不是等我死后,就只留下你在读的这本书了?难道我就不能留下一个全息图或者一个虚拟的存在来模仿我的全部细节,在我死后继续跟我的孩子、我的孙子,甚至曾孙交流?

也许真的可以做到的。现在的类似格特这样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约翰·扎科斯(John Zakos)博士说:“我们的目标是帮任何个人和公司轻松创建虚拟代理。这个代理知道本体所知道的一切,而且能为他们工作。”2005年,约翰·扎科斯博士和利斯尔·卡珀(Liesl Capper)共同创建了网络双胞胎(MyCyberTwin)——现在的科戈尼人工智能公司(Cogne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他说:“我们想把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平台,去跟现实生活中的用户进行智能的、交互式的、开放式的对话。”

毫无疑问,扎科斯和卡珀实现了目标。他们建立的公司目前有数万名用户已经利用其界面创建了有效的、个性化的虚拟代理,可以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代表他们。扎科斯把这些代理昵称为“网络双胞胎”。迄今为止,这些双胞胎已经跟数千万真实的用户进行了线上的互动对话,主要用作客户服务代表。

“我们觉得我们这些‘网络双胞胎’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从在线对话,到整个虚拟世界,再到智能手机。每个代理都存在于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但是都来自‘网络双胞胎’的核心算法。”

出于好奇,我亲自访问了该公司的网站,想看看我能否创建自己的“网络双胞胎”。第一步很简单:我创建了一个新用户,设计了我的“网络双胞胎”外观(一个很有气概的年轻男子汉形象,目光坚毅,头发飘逸),然后开始训练他,让他能回答任何可能的、针对我的私人问题。

不过,这个过程比我想的要难多了。

这款“网络双胞胎”程序预先设定了许多商业相关问题的答案。甚至还不用做更复杂的调整,就可以回答诸如“你用什么支付方式?”或者“你要送货到哪里?”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与我的兴趣或复杂的性格相去甚远。我觉得自己在过去几十年中还是养成了比较复杂的个性的。正因为如此,我开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我的“网络双胞胎”可能被问到的更私人的问题添加新的答案。这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还要做很多思考。不过结果证明这是值得的。我妻子坐在电脑前面,下面的对话出现了:

罗伊:嗨,加莉,我是罗伊。我正在测试这个应用程序,看能不能用它跟别人交谈。

加莉:嗨:)

罗伊:嗨:)

加莉:你什么时候回家

罗伊:现在还不确定。你想要我什么时候回来?

加莉:下午五点吧。

罗伊:有点儿太早了。还有很多事儿要做。孩子好吗?

加莉:挺好的,等不及要见你呢。

罗伊:真想他。给他找到合适的幼儿园了吗?

加莉:你怎么啦?病了吗?

罗伊:确实感觉不太好。今天尽量早点儿回去。

加莉:亲亲 :)

罗伊(自动回应):我不会进行这种对话。(www.xing528.com)

总而言之,我的虚拟替身和妻子的第一次对话只持续了不到两分钟。期间,她成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应该在下午五点前回家。同时,“网络双胞胎”引起了一些怀疑,但通过假装生病转移了。整个谈话过程中,我妻子都认为是我在说话,而不是我预先变成到虚拟替身中的应答模式。谈话的最后,妻子甚至给这个“网络双胞胎”送去了亲吻,但是它有点儿拘谨,所以表现出了怀疑的态度。总的来说够好了。

第一次测试成功。虚拟实体:1分。被蒙在鼓里的人:0分。

扎科斯承认:“大公司的高管们经常开立个人账户,用来跟家人或商业伙伴交流。我们还收到报告说‘网络双胞胎’成功瞒过了他们的合作伙伴。那些商业伙伴可能确实觉得有些不太对劲的地方,‘网络双胞胎’说了一些奇怪的话。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我跟妻子说,她可是跟一个冷冰冰的虚拟替身打得火热,那家伙根本没有真实的性格。她马上坚持说要再试一次。随后的测试表明,第一次成功的谈话不过是侥幸。如果她把话题引向另一个方向,那个学舌的鹦鹉马上就会暴露,说话完全让人没法相信。下面就是个例子:

罗伊:嗨,加莉,我是罗伊。我正在测试这个应用程序,看能不能用它跟别人交谈。

加莉:嗨:)

罗伊:嗨:)

加莉:你什么时候回家?

罗伊:为什么问这个?

加莉:就是想知道。

罗伊:你知道的东西不少,这倒是个不错的技能。

加莉: 你怎么怪怪的。想看看孩子吗?

罗伊:我不会进行这种对话。

加莉:他很想你呢。

罗伊:那当然,你不相信我吗?

加莉:你是生病了还是怎么了?

罗伊:确实感觉不太好。今天尽量早点儿回去。

加莉:亲亲 :)

罗伊:我不会进行这种对话。

可见,网络双胞胎的智能算法要想真的时常在人类面前瞒天过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把句子做个简单的调整,从“那你什么时候回家”变成“好的,你什么时候回来?”就会让电脑发脾气,反应还很激烈。从这个地方开始就会急转直下。虽然这样,以后还是可能会完成完整的对话。这是肯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