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战而胜:孙子兵法的智慧

不战而胜:孙子兵法的智慧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得力将领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服从,即“听吾计”;二是克敌制胜,即“用之必胜”。城濮一战,晋军完胜,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局势,成就了晋国的霸主地位。邲之战,楚国的目的是降服郑国,封锁晋国南下之路,进而控制中原。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军营救。所以,孙子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不战而胜:孙子兵法的智慧

指挥作战的将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孙子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势,就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使我方在战场上确立优势、掌握主动。

将领在作战中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关系到战争胜败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务必要任用最得力的将领。最得力将领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服从,即“听吾计”;二是克敌制胜,即“用之必胜”。二者缺一不可。春秋时期,在晋楚争霸的长期战争中,发生过几次历史上著名的大战,比如城濮之战、邲之战、鄢之战等。城濮之战时晋文公在位,晋文公颇具文韬武略,又能任用贤臣,算是一代明君。文公之后继位的襄公还能子承父业,保持霸权。但是襄公在位只有七八年的时间,襄公驾崩后灵公即位,灵公一则年幼,二则昏庸暴虐,导致晋国君臣不和。楚国的形势是,公元前626年楚成王被太子商臣,即后来的楚穆王所杀。楚穆王趁晋国君臣不和,大力北进。楚庄王即位后重用孙叔敖、伍奢等贤臣,国势愈发强大,楚国与晋国展开了更为激烈的争夺战,夺取对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宋国郑国等中小国家的控制权。城濮之战时,宋国是晋楚争夺的目标,征服宋国就可以控制中原。城濮一战,晋军完胜,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局势,成就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但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角逐双方的势力和实力总是起起伏伏的,随着楚国的日益强大,到邲之战前,宋国已经诚心事楚。郑国则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摇摆不定,脚踏两只船。邲之战,楚国的目的是降服郑国,封锁晋国南下之路,进而控制中原。郑国夹在中间,其实力无法与晋楚抗衡,只能采取晋来依晋、楚来依楚的两面派做法,这就引发了晋、楚为争夺郑国而爆发的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军营救。听说晋军渡过黄河,楚军内部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楚庄王意欲退兵,伍参主战,令尹孙叔敖主和。孙叔敖说:“之前伐陈,现在伐郑,一直不消停啊。如果开战却不能告捷,参的肉难道够吃吗?”伍参反驳道:“假如一战取胜,那您孙叔敖显然就是没有谋略了;假如战而不胜,我的肉将在晋军那里,您哪能吃到呢?”随后令尹孙叔敖下令掉转车头,大旗反向,准备退兵。伍参对庄王说:“晋国执政是个新人,命令不能贯彻执行。他的辅佐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君命。晋三军主帅,想要专权行事而不能办到,又没有能够服众的将帅,众人不知道该听从谁的命令。这一仗,晋军必败。况且如果您逃避不战,回国如何交代?”庄王终于下令孙叔敖调转车头北上,准备交战。

郑国为了自身利益,希望晋楚两强决战,以便择胜而从。郑国特地派出使者劝说晋军对楚作战,表明郑国其实不敢对晋国抱有二心,不得已事楚只是为了挽救危亡。这其实也是大实话,郑国确实有苦衷。郑国使者还分析形势,说楚国多年屡战屡胜,举国上下十分骄傲,况且楚军在外数月,已经疲劳,又不设防备,如果晋军发动进攻,郑军愿意协助,楚军定会失败。晋军内部意见也不统一,中军佐先縠主战,认为打败楚国、威服郑国,在此一举。赵括、赵同支持先縠。下军佐栾书认为,楚国君臣不骄,日日戒惧,不曾懈怠,军事有备,因此不应开战,否则就会中了郑国的圈套。赵朔支持栾书。但是,中军元帅荀林父犹豫不决。

楚军派樊姬来试探晋国军情。樊姬洞悉晋军将帅不和,就假意派使者向晋国求和。但在约定会盟日期之后,楚军突袭晋军进行挑衅。晋将魏锜、赵旃二人,一个曾求做公族大夫,一个曾求做卿,都没有得到心中所想,所以他们怀着怨恨,意欲让晋军失败。他们请求向楚军挑战,未得到允许,又要求去跟楚国结盟,得到应允。二人走后,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示意大军一定要做好迎战准备,却遭到中军佐先縠的拒绝。

邲之战,晋军只有上军做了战备,能从容退去,未遭受惨败。晋下军大夫荀首的儿子荀知被楚军俘虏,为救儿子,荀首立即率部向楚国反击。在反击中,晋军射杀楚国连尹襄老,俘虏楚庄王的弟弟公子谷臣,这在客观上掩护了晋中、下军渡河。溃散的晋军争舟渡河,喧嚣之声彻夜不绝。第二天,楚军进驻衡雍,楚庄王在衡雍祭祀河神,并修筑先君宗庙,向先君告捷后凯旋。(www.xing528.com)

楚军胜利的原因有三:一在于楚庄王亲自统率楚军,指挥集中统一;二是楚军能在战前侦察晋军虚实,并假意和谈,麻痹晋军;三是楚军在作战中能迅速展开奇袭,一举击溃晋军。

晋军的失败,则是由于将帅不和,直到晋楚两军隔河相望时,晋军统帅还在争论打还是不打。魏锜、赵旃二将不听从命令,在毫无战备的情况下,为平复各自内心的怨气而去楚营挑战,最终导致全军溃败。

孙子曰:“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地形篇》)偏将心怀怨仇不服从指挥,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因而导致失败的,叫“崩”。邲之战中,晋军正是因此而失利。

孙子曰:“故知兵之将,在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孙子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又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火攻篇》)领兵作战的大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命运,一国之君一定要任用得人,这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的保障。否则,就会祸国殃民。所以,孙子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晋军正是由于没有做到这一点,才会溃败。历史的教训,惨痛而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