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社交:共情和价值的两种形式

深度社交:共情和价值的两种形式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社交往往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价值社交。价值社交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一目标,为了从他人身上获得某种收获而进行的社交活动。一个人要求另外一个人无偿为自己服务,可能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导致双方的关系淡化。价值社交是符合个人的现实需求且建立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的,一旦得不到想要的价值,社交行为也随之土崩瓦解。

深度社交:共情和价值的两种形式

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社交往往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价值社交。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感联结、情感体验、有共同的兴趣等而产生的社交行为。这种社交行为并不涉及物质利益的交换,它的出现建立在共同的情感体验之上,一般来说,双方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可以依靠这一类情感进行社交,并通过社交来强化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依赖。共情社交存在的前提就是,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面对共同兴趣与话题,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人们渴望也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更多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

但是随着个人的不断成长,随着心智的成熟,随着人们不断体验到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共情社交就会不断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越长大越孤单,朋友也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以和别人交心。这个时候,人们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会越来越注重对效益的把握,他们希望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希望寻找更大收益的机会,价值交换成为社交活动的主流,价值社交开始占据社交活动的主流。

价值社交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一目标,为了从他人身上获得某种收获而进行的社交活动。价值社交往往决定了社交的方向、社交的对象、社交的形式、社交的态度,而这种行为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就会表现出来,比如孩子会倾向于和那些经常给自己东西吃的伙伴一起玩耍,如果有人不愿意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其他人,那么其他人往往就会选择冷落和疏远他。

当人们成长起来之后,渴望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收获,或者希望自己的某些方面得到满足,此时他们就会有意识地选择社交对象,就会有意识地选择社交伙伴。而一般情况下,价值社交的条件有两种,一种是有效信息的传递,简单来说,就是双方说的话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胡说八道或者没意义的闲聊,或者说双方的对话可以对接上,而不是双方各说各的,互不理解。

第二种就是价值互换,对于任何人来说,社交都不单单是一个索取的过程,而是一个交换的过程,一个人想要从社交对象那儿获得某个方面的满足,那么就要提供对等的或者能够吸引对方的东西。

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在社交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打算,并且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应该给予对方同等价值的回应。在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将共情社交和价值社交混为一谈,或者过分夸大共情社交的作用,结果反而会让自己的社交活动难以继续和深入下去。

有个人经常让自己的一位朋友帮忙从荷兰代购奶粉,每次当朋友将奶粉交到他手上的时候,他竟然连代购费也不给,他认为双方本来就是朋友关系,根本没有必要算得那样清楚,因此常常选择性忽略。这样的社交行为让朋友觉得有些不满,所以朋友很快就和他断绝了往来,没有再帮忙代购过,双方之后再也没有说过话。(www.xing528.com)

某公司的一位员工深得部门上司信任,经常会接到一些重要的任务,并且上司也经常会在内部会议中点名赞扬他,这使得他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他发现这个上司虽然对自己非常信任,但常常会将自己当成私人劳动力来对待,比如在上班期间,上司常常会让他帮忙下楼买一杯咖啡,会让他帮忙购买一下飞机票,对方常常不付钱,而且还连声谢谢也没有。更过分的是,上司经常会让他帮忙处理家庭事务,结果导致他的工作常常堆积如山。

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员工发现自己的月底考核竟然不过关,还被扣除了部分奖金,这让他觉得很委屈,而上司对此竟然没有任何表示。思前想后,他向公司总部提出了申请,希望转移到其他部门去工作,尽管部门上司千方百计挽留,但是这个员工再也不想和上司有任何联系了。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混乱共情社交与价值社交的边际,认为都是朋友、都是熟人,让对方帮忙也是应该的,根本不存在吃亏的问题,如果和朋友还要谈条件,那就太不够仗义,太伤感情了。而恰恰是这一类混乱边际的思想阻碍人们从朋友那儿获得更多的满足,阻碍人们之间出现更加深入的接触。

人们需要了解共情社交与价值社交的区别,需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边界,即便是关系非常要好,也要注意分寸,不要总是以共情社交的模式去要求他人满足自己的需求。两者不能混淆在一起来处理,如果有一些情感上的需求,可以用共情社交的方式去请求他人,如果自己有什么实际需求,那就需要采取价值社交的方式。

一个人要求另外一个人无偿为自己服务,可能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导致双方的关系淡化。价值社交是符合个人的现实需求且建立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的,一旦得不到想要的价值,社交行为也随之土崩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