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生态哲学:黑土地上的万物滋养

中国生态哲学:黑土地上的万物滋养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有一对夫妻。我记得他们俩刚来的时候,我还藏在一片荒芜之下,他们也只是开荒大军中的一对小夫妻。农场的田野林志红和陈兆军是黑龙江858农场的职工。两人一起承包土地,种大豆,也种玉米。林志红和陈兆军田垅中的劳作村民在神农像前行礼舞蹈的村民在与我的长期合作中,人们学会了观测四季时节,找到了风霜雨雪的规律,在我身上的劳作进而更加高效,也更融入自然。我是田野,水源是我生命的源头。

中国生态哲学:黑土地上的万物滋养

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有一对夫妻。我记得他们俩刚来的时候,我还藏在一片荒芜之下,他们也只是开荒大军中的一对小夫妻。人们驾驶拖拉机,翻地开荒,用镰刀割草,汗水滴在我身上,一点点造就了现在的我。

农场田野

林志红和陈兆军是黑龙江858农场的职工。40多年前,14岁的林志红为了能吃上一口白面馒头,从老家来到我这里,后来遇到了陈兆军。两人一起承包土地,种大豆,也种玉米。割草时,林志红一天能割两亩地,她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感受:“干割不到头,可累了。”

如今,林志红退休了,陈兆军下地干活时,总会有一锅他爱吃的菜,或是包子,可以带到我这里作为午饭。眼看陈兆军马上也要退休了,我也要迎来新的耕作者,夫妻俩嘴上说种够了地,可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我。当初吸引林志红到这里的白面馒头,配上一碗红烧肉,现在依然是他们心中的极致美味

一万年以前,上百万对夫妻,和陈兆军、林志红夫妇当年一样,在地球上逐渐勾画出了我的形体,在我身上挥洒汗水,心中默祷风调雨顺。而我,也在学习万物共生的法则,承接合适的阳光和雨水,滋养庄稼,为人类带来丰收。

林志红和陈兆军

田垅中的劳作

村民在神农像前行礼

舞蹈的村民

在与我的长期合作中,人们学会了观测四季时节,找到了风霜雨雪的规律,在我身上的劳作进而更加高效,也更融入自然。于是,人们会选择一些时节,举行仪式,跳起舞蹈,为我祈福,希望整年的辛苦有丰厚的回报。(www.xing528.com)

农历六月十五,在中国最北端的一个朝鲜族村子,黑龙江省江西村,在村长全成万指挥下,一场为我准备的节日庆典,正拉开序幕。这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流头节。这些终年与我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从我身旁的河流里取水,在我的土壤里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期盼着我能有丰厚的产出。他们将在我这里每日的劳作编成舞蹈,全身心赞美我蕴藏的能量。这个习俗从古代农耕时代,我诞生不久时,就开始了。

人类书写的典籍中记载,我的创造者是神农,这位神明从天上带来了一百种谷物的种子,播撒在人间,又发明农具,带领人类开荒种地,循着自然的规律,在土地中找到生存的保障。

我是田野,水源是我生命的源头。这样一场写意的庆贺,被选在每年盛夏沿河举办。那正是河水上涨的时节,一年四季最热的时候,人们携带酒食来到河边,女人们解开长发,在东流的河水中浣洗,祈求丰收与健康

流头节的仪式

一百年前,从朝鲜半岛迁移过来的几户人家定居在江西村,开荒种植水稻大米是他们的主食,他们发明出了大米的很多种吃法,可以包上紫菜,也可以发酵成米酒。全成万和他的朋友们正在做的是朝鲜族传统食物——打糕。精选的大米经过反复捶打,蓬松的支链淀粉分子开始相互抱团缠绕,形成弹嫩的口感,再裹上甘甜的红豆粉,这一节日必备食物便可以上桌了。我也可以分到几块打糕,这是和我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对我的滋养最直接的回馈。

捶打大米制作打糕

水稻

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要靠大米生活,而水稻则是我这里最著名的特产,因此人类开始不停地复制我,扩大我的领地,而我也不断地为你们产出美味的原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